乳业食品安全监管待国际接轨
现在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包括中国整个食品市场,应该说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就是我们看到中国的老百姓最相信外国人用外国的原材料制作出来的食品,最不相信中国的企业用中国的原材料制作出来的食品。那么,在这样的心态下,中国企业如何能够找回消费者对它的信任?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道路。这不光涉及到企业本身,还涉及我们监管部门是不是能够建立一套和国际接轨的、透明的、并且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刘乐 孟晓光 唐山台韩志强)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奶粉的各种消息让内地的奶爸奶妈们有点闹心,也说明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国内的乳制品企业来说,应该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最近,不少中国乳企纷纷走向新西兰等乳业大国,而新西兰乳企也看准中国蕴藏的巨大商机,陆续在中国建起了牧场。
继光明之后,伊利、雅士利等国内乳制品企业将在乳品产业大国新西兰建基地,投资计划已获发改委批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张剑秋:中国乳业这几年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现在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更好的去引领中国本土企业、中国的民族品牌,和国际大型品牌、知名品牌在同场博弈、同场竞技。那么,怎么样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再一方面要优化产品结构。
世界最大乳制品出口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魏柯文曾表示,到2020年,计划在中国拥有30个自有牧场。目前在河北省已建立3个牧场,并有2个牧场正在建设中,计划到2018年每年在中国生产10亿升牛奶。
恒天然集团目前在河北省玉田县拥有两个天然牧场,2011年建成了首个牧场,投资2亿元,从新西兰引进3200头奶牛,进行散栏式饲养。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德鲁介绍说:
安德鲁:中国是恒天然至关重要的市场,恒天然进驻中国30年以来,始终致力于与本地乳业精诚合作,恒天然斥资2亿元人民币兴建恒天然玉田牧场,这标志着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本地乳业的合作,以扩大我们在中国本地牛奶的生产。
在去年刚刚投入运营的河北玉田县恒天然二号牧场,是以“养殖、种植、肥料”为主的循环产业链。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李国祯:
李国祯:牧场有饲料的需求,周边和玉米种植的人合作,排污做适当的处理,回归土地上,土地在做一些用的饲料,供牧场使用,形成循环系统。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主任姜晖博士认为,中外乳品企业的这种相互投资,主要目的是提升中国乳品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者信心。但是,双方的战略着眼点是完全不同的。
姜晖:第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的价格正在上升。第二中国企业手里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第三,现在国内的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企业对中国原材料生产的产品还没有恢复足够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用最好的原材料来实现国际化品牌战略,我觉得这是值得肯定的。反过来再看,这些国际知名乳制品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他们主要看中了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姜晖博士同时认为,海外乳品企业在中国本土企业品牌受到一定质疑的时候,进军可能是最好的时机。这种中外乳品行业的相互投资,到底对中国乳品行业会产生多大积极作用?会扭转国内乳品消费市场的尴尬局面吗?姜晖博士认为,光靠乳品企业一方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