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杯子里面多数是冰,可乐却很少
昨日,杭城气温达到32摄氏度,整个一个夏天的感觉。记者走访了杭城几家肯德基店。
“加冰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乐的分量就少了呢?”在体育场路和中山北路交叉口的肯德基店,记者要了一份套餐,包括一个香辣鸡腿堡、一对香辣烤鸡翅、一份薯条和一杯中杯可乐,使用优惠券的价格是25.5元。当记者找个空位置坐下时,才发现可乐里面已经被加了冰块,点餐员根本没有询问顾客“要不要加冰”。
餐后,记者特意到点餐台前观察了10分钟,发现在这里出售的可乐多数都在没告知的情况下加了冰块,只有个别消费者提前要求“不加冰”,点餐员才高喊一声“一杯可乐不加冰”,或者自己亲自动手打一杯不加冰的可乐。
“提前加冰”成惯例
无独有偶,昨天“新浪浙江美食”微博转发了一条来自《厦门商报》的报道,称从4月底开始,在麦当劳买中杯可乐涨到7元/杯,单卖每杯中杯可乐利润率超过500%。
而这些利润和冰块是否有关系?昨天,记者在河东路一家麦当劳餐厅发现,“提前加冰”在麦当劳也普遍存在。“点可乐就意味着默认加冰,如果想喝不加冰的,还得跟点餐员事先说明一下,这待遇还不如夜摊上炒粉干的,人家好歹还问一声‘要不要加辣’。”消费者薛海东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碳酸饮料默认加冰,除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外,奶茶店、面包店的冷饮都普遍存在。即消费者不提出要求的话,店方就认为你需要,而具体添加的量顾客可以与店员商量。
实验
一杯现制可乐 挑出12块方冰
一杯加冰可乐,冰块究竟占据了多少?商家的利润空间又有多大?
杭州日报报记者在办公室做了两个小实验,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实验1
一杯可乐冰块占了1/5量
第一步:取中杯可乐两杯
昨天中午,记者从中山北路和体育场路交叉口的肯德基店购买了两杯中杯可乐,一杯加冰,一杯不加冰,6元/杯,共计12元。记者注意到,杯身没有明确的计量标识,而只有两条计量刻度线,一条是最低刻度,另一条是最高刻度。据目测,两杯可乐的量,都达到了最高刻度线。
第二步:测量冰块体积
记者用笔在加冰装可乐杯的水平线上作上记号,然后用勺子将可乐里的冰块取出,1块、2块、3块……一共取出方形冰块12块(见图),此时,可乐水位线下降约2厘米,而杯底到最高计量刻度线的高度是11厘米。也就是说,冰块占据了可乐量的1/5强。
一个小时后,放在另外一塑料盒内的冰块自然融化。记者将融水倒进一个乐扣塑料杯,发现冰融水的量接近塑料杯容量的1/3。
图①:取出两中杯可乐,右边的加冰。
图②:从加冰可乐中取出12块方冰。
图③:冰块取出后,可乐下降了约2厘米。
实验2
一瓶2.5升装可乐分成6中杯
第一步:取2.5升装瓶装可乐一瓶
为了保证计量和价格相对准确,记者放弃了在小商品店购买瓶装可乐,而是到世纪联华庆春店购买了一瓶2.5升装瓶装百事可乐,价格为6.9元。
第二步:测量并估算利润
记者将买来的瓶装可乐打开,逐一倒进事先准备好的肯德基中杯杯子,1杯、2杯、3杯……最后一直倒出了6杯,而且这6杯可乐的容量远远高出肯德基的最高计量刻度线。如果一瓶2.5升装百事可乐价格是6.9元,而肯德基中杯售价是6元/杯,6杯总价就是36元,36-6.9=29.1元。也就是说,肯德基就算是从零售商那里拿瓶装可乐,依然还能取得高额利润。
据了解,瓶装可乐和配兑的可乐差别很大,配兑的可乐利润更高。也就是说,记者这个计算还是相对保守的。
图④:一瓶2.5升装可乐分成4杯,
还有剩余。
商家说法:
“冷饮加冰是为了增加口感”
明明点的是可乐,但给你的却是“可乐+冰”。对此,肯德基杭州公司公共事务部的说法是:“这已是一个老问题了,冷饮加冰是为了增加口感。可乐属于酸甜饮料,冰块温度低,在可乐中添加同等比例的冰块口感更好。
律师:
判定侵权关键看是否告知
而对于冰块卖出“可乐价”的行为,在北京国纲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律师郑山山看来,这主要存在是否有公共告知的问题。若有公共告知,则不存在侵权问题,否则就有侵权之嫌。
“按照‘消法’规定,饮料中加入什么,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服务员在销售时应该主动询问‘是否加冰’,否则便是侵权。对于洋快餐现场制作的饮料应遵循何种标准,目前没有规定,也没有禁止在可乐中加冰。”郑山山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