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上不第食安办将公布第一批食品企业“黑名单”
东方网5月26日消息: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掺假羊肉到黑作坊豆腐,近年来,任何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都牵动着市民的神经。作为主管部门,食安办做了什么?又有何应对措施?昨天,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走进“民生访谈”节目,他透露,机构改革之后,食品监管下放到街镇,多项追溯制度正在全面建设之中。
据了解,6月份,市食安办将公布第一批食品企业“黑名单”,上了名单的企业会处处受限,“就算将来贷款办项目,人家也都会知道你以前上了食品安全‘黑名单’。”
联动机制:掺假羊肉处理给力但不够快
上海的食品、农产品大量需要外省市供应。无论是掺假羊肉、黑作坊豆腐,还是问题保健食品,上海的食品安全监管大多集中在下游,也就是说,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能通过倒查机制进行查处,无法从源头管起。为此,建立一个长三角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十分必要。
“去年我们和浙江、江苏、安徽共同签订了长三角食品安全联防合作的协议,这个机制在今年几次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了作用。”阎祖强说,最近发生的掺假羊肉事件、美素丽儿奶粉事件,都是长三角各部门联合起来处置的。就拿掺假羊肉事件来说,在上海,执法部门只能通过DNA检测是否有“挂羊头卖猪鸭肉”的情况,这已经涉及到分子生物学了,执法检查成本很高;但在其它省市,相关部门已在调整结构,对生羊猪肉规模化经营加速扶持推进,“我觉得,这个问题会在养殖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科学养殖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不过,阎祖强并不满意目前长三角联动平台的反应速度:“这个沟通渠道是畅通的,但反应机制由于层级较多,速度不快。比如日前媒体报道的豆制品流入问题,要从省到相关区,区还要到街镇,具体环节很多,我们今后将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快速渠道。这个平台去年刚刚建立,今年要把这个机制做得更完善。”
机构改革:把食品监管职责下放到街镇
在今年的食药监机制改革中,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的监管将从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剥离,由食药监统一负责,这将极大改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阎祖强表示,在加强监管的环节上,要把食品安全监管放在街镇,充实街镇食品管理队伍的力量。他说,目前只有工商部门在街镇有监督,其它部门还没有,“我们想通过这次机构改革把这个建立起来,真正实现监管重心下移。”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市工商局有一个红盾维权系统,充分利用维权系统让居民投诉举报,大家都可以充当协管员的作用,“现在很多区都有大联动机制,只要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打投诉举报电话,得到快速反应。”他说,在基层形成这样一个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联防共治的局面,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得到改善。
这次食药监机构改革整合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但是否还会留有监管缝隙?对此,阎祖强表示,整合之后,大方面的缝隙都监控好了,但不可避免还会存在新的缝隙,也就是将来食药监部门和农委、商委之间的缝隙,“有缝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主动。”他表示,两年来,食安办总共解决了10个缝隙问题,包括豆芽菜等等。
追溯系统:扩大到乳制品及禽肉类
信息监管平台正在考虑列入全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内容中去。在上海,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也在紧锣密鼓展开。阎祖强透露,上海今年将把追溯系统列入地方立法中。
“我们已经进入调研阶段了,预计今年可以完成追溯制度的建立,并通过立法加以保证。”他表示,原来上海的食品追溯体系主要是猪肉和蔬菜,今年准备扩大到乳制品、食用油、禽肉类,包括肉制品中的羊肉、牛肉,也就是说,市民日常可能触及到的食品,大部分都可“刨根问底”。
阎祖强以老豆腐举例说,消费者可能会发现,老豆腐在超市里是散装销售的。这该如何追溯?前段时间,食安办与工商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把其纳入对小作坊的管理中,强调了包装和保质期追溯的问题,锁定食品安全各个要素。他表示:“企业提供的产品给哪一个下家,就要对其负责,上家对下家负责,这样的体系建立起来可以使消费者感到安全,而且出了问题,监管部门也能立即找到源头。”
信息公开:“哭脸”“笑脸”评价逐步推广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一个信息公开制度十分必要,这将让市民对涉食品类企业的资质有一个直观认识。去年,信息化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思路已经构建完成,将把监管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依托一个法人库,把执法的信息叠加在法人库上,描绘出一个企业的“脸谱”。
消费者可能留意到,从去年开始,沪上许多饭店门口开始挂上“笑脸”、“哭脸”,让消费者“看脸吃饭,用脚投票”。阎祖强表示,这实际上是信用体系量化分级管理,在法人库的基础上分类,把ABC等级分出来。据悉,“哭脸”、“笑脸”还将逐步推广到生产和经营企业。
此外,食品“黑名单”制度也将启动。“我们在6月的食品安全周中,将公布第一批‘黑名单’,并把这份‘黑名单’放入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上了黑榜的食品企业将来是否“终生禁入”。阎祖强表示,“法律上将来可能要做修订。不过,上海信息监管平台已经立项,下半年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