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知名白酒甜蜜素超标又引风波
2004年,曾有西部某知名白酒因甜蜜素超标而引发了一阵行业风波。然而,光阴荏苒近10年,甜蜜素仍然是白酒行业悬而未决的顽疾之一,特别是中小酒企、小酒坊。
6月18日,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称“贵州质监局”)发布2013年第三批食品监督抽查结果公告,95批次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者发现,其中,因甜蜜素指标不合格的产品有70多批次,再算上糖精钠原因,总占比近9成。
“小作坊的生产和控制不规范,小酒企有成本、口感考虑的因素。”昨日(6月20日,)贵州质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而在白酒行业专家赵义祥分析看来,甜蜜素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主要是这类生产商想尽可能“低成本、高毛利”。
甜蜜素成违规主因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俗称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如经常食用含量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它(甜蜜素)是一种添加剂,白酒中肯定不能含,不能另外添加。”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四川大学教授胡永松指出。
但现实在于,在白酒中违规添加甜蜜素一直难以根除。白酒作为贵州省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样的问题也仍然存在,因此也成了相关部门检测的重点。
近期,贵州省质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13年第三批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监督抽查。针对白酒,主要检测指标包括酒精度、甲醇、糖精钠、甜蜜素等等。糖精钠,即俗称的糖精。
贵州省质监局公告称,此次共有95批次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其中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君丰酒业有限公司的500ml/瓶古黔酒53%vol(酱香型)(2012-08-31)、六盘水爱好都酒业有限公司的500ml/瓶荷泉酒(浓香型)52%voL(2013-1-4)等产品甜蜜素指标不合格。
记者粗略统计,其中,因甜蜜素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共有70多批次,加上因糖精钠,共有80多批次,总占比近9成。
无独有偶,贵州省质监局早先进行了2013年第二批食品监督抽查,曝光了113批次不合格白酒产品。其中,主要是甜蜜素、糖精钠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
“甜蜜素不能够添加到白酒中,背后原因,小作坊在生产控制方面不规范。中小酒企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有从成本、口感等方面考虑的因素。”昨日(6月20日),贵州省质量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介绍到,此次质监局在贵州全省共抽查了180多家的酒企和近1000家小作坊,共抽查了1100多个批次白酒批次产品。再加上前一批次的检查,共检测了1800批次左右的白酒产品。
“白酒作为贵州的拳头行业,我们加大力度抽查检测白酒产品。”该工作人员表示。
小酒坊、小酒企最甚
“甜蜜素这一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是行业商业化发展的结果,小酒坊、中小企业考虑到产品市场竞争性,过分追求‘低成本、高利率’”,白酒行业专家赵义祥指出。
多年来,甜蜜素成为了白酒行业多年来一直未能根除的一大顽疾。早在2004年,就有四川某知名白酒因添加甜蜜素一事,引发了一阵行业风波。
2004年,湖南省一些地市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抽查检测出四川、贵州、安徽等地的大型白酒骨干企业产品中含有微量甜蜜素成份,判定许多白酒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查扣了大量产品,禁止上市销售,并要处以几十至上百万元不等的罚款和新闻媒体曝光,白酒企业纷纷对此提出强烈质疑。后来,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具复函,“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的测定(GB/T5009.97—2003)适用范围不包括白酒”,此事方才得以解决。
直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出台,明确规定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蜜素。
虽然明令禁止,但这两年,这一情况仍然难以根除,违规事件不断被曝光。
今年3月左右,山西省质监局共抽查了97家生产企业的162批次的白酒产品,合格154个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5.06%,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酒精度、甜蜜素。今年1月,山东质监局披露,抽样检测发现8种白酒甜蜜素超标;去年中期,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河北、山西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家企业生产的200种白酒产品,其中9种产品不符合标准,涉及到酒精度、甜蜜素、固形物等。
“主要是中低档的酒水,生产者从低成本、高高率考虑,尤其小酒厂,它们品牌不值钱,经销商渠道没有号召力,窖池、原酒量产能力薄弱,要想获得高毛利,只能更低地降低成本,从而采用化学合成、勾兑等快速手段,来生产白酒。”就白酒生产厂家违规添加甜蜜素等的深层次原因,赵义祥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