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张裕、王朝鼎足之势,谁执牛耳
而对于张裕的2006年,业界褒贬不一。我们估且不去谈论张裕种种事件给业界带来的是发展还是桎梏,单是“解百纳”风波和“卡斯特”事件,就足以让张裕的2007,依然“风光无限”。但这种“风光”对于张裕而言,可能是一枚苦果,因为无论是谁让张裕想起这些事,就会让张裕一次又一次重温事件的上演。
相比之下,王朝是非常低调的企业,这可能和长城、张裕的经销渠道有关系。王朝的主渠道是餐饮,和长城、张裕在市场上没有正面冲突。这也是王朝,一直保持着清高态势的依据所在。
中国的红酒市场,是一个新生力量,虽然从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但是毕竟稚嫩。长城、张裕、王朝是红酒市场的支柱产业,领军企业的职责就是代领着这个行业朝着良性发展轨道前进,如果稍有不慎,导致行业混乱,红酒市场就会有致命的颠覆危机。
红酒市场的竞争在长城、张裕、王朝三者之间展开,并不因为王朝和长城、张裕的渠道没有竞合点,长城、张裕就不会窥探王朝的地盘,这种和平局面只是暂时的。对于企业而言,终极目标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想成为市场的霸主。而长城、张裕、王朝都是此中高手,决战在所难免。
1983年,河北昌黎,高级工程师郭其昌手中诞生了现代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从此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发展的序幕。20余年来,中国葡萄酒跟随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车轮上前进,行业年增长在两位数以上,产业呈良性发展。2005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其增长态势在普遍疲软的世界葡萄酒市场中可谓一枝独秀。
在此过程中,长城、张裕、王朝三家巨头相继崛起,参与并分享了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成果。近几年,虽然不时传出一些二线品牌增长势头迅猛的风声,却始终未成事实。而这三者都使尽浑身解数,力求分到产业的最大蛋糕。
高手过招,重在内功修为
企业无论怎么发展,产品始终是重中之重。三强过招,如同武林高手,早已到了比拼内力的阶段,谁的根基稍有不稳,便极有可能败下阵来。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委员会主任杨强指出:在国际上,我国葡萄酒地位还比较小,但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快,在行业发展初期就推出了张裕卡斯特、王朝陈酿等中高档产品,利润率基本平稳,不存在以倾销手段拼市场份额的混乱,产业一直保持着良性发展,为未来中国葡萄酒在国际上争雄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前几年张裕引发的解百纳之争至今是非未明。但这客观上也激发了葡萄酒消费的增长,而解百纳更成为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葡萄酒种。三巨头里,以张裕的产品定位最为清晰。张裕卡斯特等四大酒庄酒主打高端,解百纳系列领衔,100元左右的中端产品是张裕赚取利润的最大主力,而在价格金字塔的底层也有张裕红等品类满足大量低端消费的需要。产品链清晰,覆盖面广,消费者认知程度高,张裕藉此树立了自己鲜明的品牌形象。
之前的三家长城各打“正宗牌”,同室操戈的现象层出不穷,令消费者雾里看花,致使长城品牌形象受损不小。中粮酒业公司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这是一种左手打右手的痛楚”。06年中粮对三家长城进行资源整合,重新划分产品定位,品牌链条重新排座。长城的酒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五大元素的统一:统一使用长城品牌LOGO;统一采用标准“长城”中文文字;统一采用标准“长城”英文文字;各生产厂标明相应产地,即“沙城产区”、“昌黎产区”、“烟台产区”;统一注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背标统一采用3·15标志图案。形象整合后,原三个生产企业的名称只作为一个原产地的识别符号存在,而携三个产地之优势,长城的产品种类也是三巨头中数量最大的,以华夏92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酒品,积累了稳定且相对优势的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
张裕决心也许与原张裕华北总代理东海鑫业与卡斯特的“私奔”不无关系。但企业自己毕竟精力有限,要把市场做深做透难度很大。直销不是不行,但关键要看企业的操作能力。
“酒的王朝,王朝的酒”,这句广告词多年来深入人心,王朝也曾倚仗着背后巨头——人头马的支持称霸一时。但综观近几年王朝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笔者认为,这与其在市场营销上的“低调”不无关系。
要给葡萄酒三强各找一个形容词,那么长城是开阔的,张裕是精干的,而王朝则是神秘的。中法合资、人头马背景,使王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始终把自己定位在“贵族”上,从单品的利润率到品牌形象定位,无一不走高档化路线。而王朝的酒品也确实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品质是其市场的保证。
近年来,王朝的表现一直中规中矩,采用最低调的宣传手法,市场开拓也颇为保守。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进则退是不二的真理。张裕、长城在快速的成长,而王朝近乎按兵不动。不时有媒体惊呼“王朝遭遇尴尬!”
来自:《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