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改制推动业绩增长(二)
2007-09-11 09:33
企业新闻
首先,王明藻提出,曲酒厂应该更名为老窖,这样能够令企业拥有更多的历史文化气息,因为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首先,王明藻提出,曲酒厂应该更名为老窖,这样能够令企业拥有更多的历史文化气息,因为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酒是越老越好,历史越悠久,白酒的价值也就越能够得以体现。1990年8月21日,泸州市政府发文,同意曲酒厂更名为老窖酒厂。
“当时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老职工的反对,因为老窖在前四十多年里,都叫曲酒厂,在情感上,很多老人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王明藻回忆说。
随后,王明藻提出老窖应该进行体制改革,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王同时去了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洋酒行业的考察。一系列的海外之旅更加坚定了王明藻的想法:将老窖变成一个股份制公司,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于是,老窖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发行股票,其中面向社会个人发行1350万元。
在一次职工会议上,王明藻问大伙,有谁懂股票吗?大家都摇摇头。王只有把他的老窖上市计划细细解释给职工们听,并且表示,如果上市成功,每位老窖职工都能买房买车,赚上一大笔。“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搞吧。”有职工代表回答。
“当时我们都不懂股票,压根儿就不信这东西真有王明藻说得那么神乎?他是厂长,有拍板的权力。”程鹏说,后来他分到的900股原始股卖了10多万,最高的时候,甚至可以卖到35万。
当时的泸州市政府官员认为老窖是泸州为数不多的优质企业之一,王明藻将老窖改造成为股份制公司,还叫嚷到资本市场去上市,在某些人眼里,无异于将自家的肥水,白白流入外人田。
“性格决定命运。”头发花白,双目近乎失明的王明藻向回忆那段惊心动魄的企业改制史时,仍然很激动。
倔强的王明藻在有关领导的善意提醒之后,毅然决定:走老窖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992年12月21日,王明藻奋笔疾书:“为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强内地同特区间的联系,老窖要坚持跨出行业学先进,越出行业搞开发的发展方针。”
在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之下,老窖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在厦门、海口、上海、广州纷纷建立办事处,准备大张旗鼓地大干一番;在深圳罗湖口岸,甚至还有一个老窖美食娱乐城。
“在海口的公司针对东南亚市场,在深圳的公司面向港澳台地区。当时,我甚至有到奥地利、法国、美国建立海外销售处的念头,老窖并不缺钱。”王明藻回忆说。
然而6个月之后,王明藻被免职,随即因7万元“受贿款”锒铛入狱。
有人分析,王明藻在经营老窖酒厂的同时,将产品包装厂设在了成都,而一系列外地销售公司的建立,股票的发行,令泸州政府恼怒异常,不但大笔利税流失到外地,而且随着股票的发行,越来越多的身份不明者,参与分享老窖的企业利益,守旧的政府官员开始想办法整治“不听话”的王明藻。
“我垮台之后,一切就暂停了。”王明藻一直用“垮台”二字形容自己的遭遇。
“我出来之后,遇到军区的一位首长,他对我说,当时如果我在你的材料上盖章的话,你连小命都没了,他们控诉你倒卖军火。”王明藻告诉记者,最终判的是受贿,在此之前的两项指控分别是国有资产流失和倒卖军火。最后他的罪名是“受贿”。
“别说是7万,王厂长真要是想搞钱的话,70万都没问题。”老窖酒厂的一位老职工这样形容王明藻。
被迫上市
老窖的改革并没有因为王明藻的被捕而停止。
当时四川省为了支持特区深圳,计划拿两个最赚钱的企业去深交所上市,领导要求越快越好。四川省证监办主任张育仁找了半天,只找到一个长虹,老窖的情况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继任者郭来虎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将老窖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都撤了回来,上市一事也搁在了一旁。
原四川省体改委主任张育仁通过省政府找到泸州市委,表达了省里面的支持意见。1994年5月,老窖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568。上市首日,老窖开盘9块钱,流通股2188万,融得资金接近两个亿。
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撑,老窖开始飞速发展。1996年,老窖的酒坊车间——“活文物”明窖池获批,“中国第一窖”的地位随之奠定,成为浓香型白酒的鼻祖。
袁秀平打造出“国窖1573”系列高端白酒品牌,老窖的股价应声上涨,最高的时候涨到了45元。
1997年,老窖增资扩股,市值已是最初上市之时的30倍。
此时的王明藻已提前获释,年过半百的他在成都闹市街头卖起爆米花、蹬起三轮车,四川的全兴、宜宾的五粮液还有剑南春则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帮助其东山再起。心系老窖的王明藻最终还是回到了泸州,受聘设计一款叫做“浓香源”的白酒产品。
2003年老窖第二次改制,解除全部国有职工的身份,实行全员聘用。在这期间,老窖精简公司基层人员约17.9%,一般管理人员60%,泸州国有资产管理局充当重要的角色。
后来的总经理张良砍掉了老窖的多个子品牌,其中就包括有“浓香源”,老厂长王明藻最终彻底的离开了老窖,沉浸在养花、画画的晚年生活之中。
资本运作
老窖向来有员工持股的传统,无论是高管层还是普通员工。
从首届董事长郭来虎开始,老窖就将部分股权赠给管理层。2007年6月,现任老窖董事长谢明提出了2400万股期权的激励方案。以董事长谢明、总经理张良为代表的老窖管理层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12.78元/股的行权价格,对比目前老窖最高达64元的股价,如果股权激励方案成行,老窖高管层的获利将超过10个亿。
不过谢明也承认,股权激励方案遇到公允性的障碍,外界亦有所非议。记者也从泸州市国资委获悉,该股权激励方案并未获得通过。
2006年11月,老窖定向增发 获 得 批 准 , 总 股 本 由841399673股增加到871399673股;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由60.43%下降到58.35%。
2007年老窖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先是第一大股东泸州国有资产管理局在1月和2月的巨额抛售,也成为中国A股市场“大非(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10%,股改2年后才可以流通)”解禁以来的最大一笔成交单,不过这并不影响老窖第一大股东——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对其的绝对控股,政府仍然拥有老窖53.52%的股权。
2007年6月,老窖继续增持外省酒厂股权,向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的股权,最终持股数增至2000万股,占其总股权数80%。
8月31日,老窖又发布公告称已成功拍下华西证券1.8亿股权,交易金额6.05亿,从最后一家竞购者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老窖董事长谢明接受采访时称,未来老窖将以资本市场为依托,走传统产业和金融行业互补之路。
“当时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老职工的反对,因为老窖在前四十多年里,都叫曲酒厂,在情感上,很多老人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王明藻回忆说。
随后,王明藻提出老窖应该进行体制改革,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王同时去了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洋酒行业的考察。一系列的海外之旅更加坚定了王明藻的想法:将老窖变成一个股份制公司,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于是,老窖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发行股票,其中面向社会个人发行1350万元。
在一次职工会议上,王明藻问大伙,有谁懂股票吗?大家都摇摇头。王只有把他的老窖上市计划细细解释给职工们听,并且表示,如果上市成功,每位老窖职工都能买房买车,赚上一大笔。“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搞吧。”有职工代表回答。
“当时我们都不懂股票,压根儿就不信这东西真有王明藻说得那么神乎?他是厂长,有拍板的权力。”程鹏说,后来他分到的900股原始股卖了10多万,最高的时候,甚至可以卖到35万。
当时的泸州市政府官员认为老窖是泸州为数不多的优质企业之一,王明藻将老窖改造成为股份制公司,还叫嚷到资本市场去上市,在某些人眼里,无异于将自家的肥水,白白流入外人田。
“性格决定命运。”头发花白,双目近乎失明的王明藻向回忆那段惊心动魄的企业改制史时,仍然很激动。
倔强的王明藻在有关领导的善意提醒之后,毅然决定:走老窖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992年12月21日,王明藻奋笔疾书:“为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强内地同特区间的联系,老窖要坚持跨出行业学先进,越出行业搞开发的发展方针。”
在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之下,老窖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在厦门、海口、上海、广州纷纷建立办事处,准备大张旗鼓地大干一番;在深圳罗湖口岸,甚至还有一个老窖美食娱乐城。
“在海口的公司针对东南亚市场,在深圳的公司面向港澳台地区。当时,我甚至有到奥地利、法国、美国建立海外销售处的念头,老窖并不缺钱。”王明藻回忆说。
然而6个月之后,王明藻被免职,随即因7万元“受贿款”锒铛入狱。
有人分析,王明藻在经营老窖酒厂的同时,将产品包装厂设在了成都,而一系列外地销售公司的建立,股票的发行,令泸州政府恼怒异常,不但大笔利税流失到外地,而且随着股票的发行,越来越多的身份不明者,参与分享老窖的企业利益,守旧的政府官员开始想办法整治“不听话”的王明藻。
“我垮台之后,一切就暂停了。”王明藻一直用“垮台”二字形容自己的遭遇。
“我出来之后,遇到军区的一位首长,他对我说,当时如果我在你的材料上盖章的话,你连小命都没了,他们控诉你倒卖军火。”王明藻告诉记者,最终判的是受贿,在此之前的两项指控分别是国有资产流失和倒卖军火。最后他的罪名是“受贿”。
“别说是7万,王厂长真要是想搞钱的话,70万都没问题。”老窖酒厂的一位老职工这样形容王明藻。
被迫上市
老窖的改革并没有因为王明藻的被捕而停止。
当时四川省为了支持特区深圳,计划拿两个最赚钱的企业去深交所上市,领导要求越快越好。四川省证监办主任张育仁找了半天,只找到一个长虹,老窖的情况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继任者郭来虎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将老窖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都撤了回来,上市一事也搁在了一旁。
原四川省体改委主任张育仁通过省政府找到泸州市委,表达了省里面的支持意见。1994年5月,老窖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568。上市首日,老窖开盘9块钱,流通股2188万,融得资金接近两个亿。
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撑,老窖开始飞速发展。1996年,老窖的酒坊车间——“活文物”明窖池获批,“中国第一窖”的地位随之奠定,成为浓香型白酒的鼻祖。
袁秀平打造出“国窖1573”系列高端白酒品牌,老窖的股价应声上涨,最高的时候涨到了45元。
1997年,老窖增资扩股,市值已是最初上市之时的30倍。
此时的王明藻已提前获释,年过半百的他在成都闹市街头卖起爆米花、蹬起三轮车,四川的全兴、宜宾的五粮液还有剑南春则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帮助其东山再起。心系老窖的王明藻最终还是回到了泸州,受聘设计一款叫做“浓香源”的白酒产品。
2003年老窖第二次改制,解除全部国有职工的身份,实行全员聘用。在这期间,老窖精简公司基层人员约17.9%,一般管理人员60%,泸州国有资产管理局充当重要的角色。
后来的总经理张良砍掉了老窖的多个子品牌,其中就包括有“浓香源”,老厂长王明藻最终彻底的离开了老窖,沉浸在养花、画画的晚年生活之中。
资本运作
老窖向来有员工持股的传统,无论是高管层还是普通员工。
从首届董事长郭来虎开始,老窖就将部分股权赠给管理层。2007年6月,现任老窖董事长谢明提出了2400万股期权的激励方案。以董事长谢明、总经理张良为代表的老窖管理层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12.78元/股的行权价格,对比目前老窖最高达64元的股价,如果股权激励方案成行,老窖高管层的获利将超过10个亿。
不过谢明也承认,股权激励方案遇到公允性的障碍,外界亦有所非议。记者也从泸州市国资委获悉,该股权激励方案并未获得通过。
2006年11月,老窖定向增发 获 得 批 准 , 总 股 本 由841399673股增加到871399673股;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由60.43%下降到58.35%。
2007年老窖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先是第一大股东泸州国有资产管理局在1月和2月的巨额抛售,也成为中国A股市场“大非(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10%,股改2年后才可以流通)”解禁以来的最大一笔成交单,不过这并不影响老窖第一大股东——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对其的绝对控股,政府仍然拥有老窖53.52%的股权。
2007年6月,老窖继续增持外省酒厂股权,向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的股权,最终持股数增至2000万股,占其总股权数80%。
8月31日,老窖又发布公告称已成功拍下华西证券1.8亿股权,交易金额6.05亿,从最后一家竞购者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老窖董事长谢明接受采访时称,未来老窖将以资本市场为依托,走传统产业和金融行业互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