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上海酒吧
教授酒文化课程已经五年有余,领略的一直是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或者香槟区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或者那种闻名世界的叫做轩尼诗或者马爹利的酒。我没有去过法国,但我可以想象位于欧洲西部北纬50度左右地区的景象,古老的修道院在绿色藤蔓中隐隐绰绰地露出尖顶,巨大的老式木制机械榨汁机兀然耸立在葡萄园边的如茵绿草中,紫红色果汁流向那只已经被熏染成暗褐色的酿酒槽,甜蜜的果汁在那里以最原始的方法自然发酵,空气里布满了醉香。最令我心怀向往的是那些长至几十公里的酒窖,阴暗的窖壁边点着蜡烛,火光闪烁,橡木酒桶整齐地排列着,沉默得像一群古代宫廷里的侍卫,它们以永不变更的姿势昭示着这个空间的神秘感,置身其中,你吸嗅到的也许是拿破仑时代的酒香,亦或是更为久远的古罗马时代凝滞于此的空气。
上海这个城市,与法国有着多少渊源我们且不去追究,但上海对世界的接纳也许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所不能比拟的。然,这种接纳却也融入了上海自己的性格。上海的酒吧,并不是新兴的,六七十年前,这里的酒吧已经以其瑰丽雍容的姿态向驻留在上海的人们展示了它无限的魅力,那时候,进入酒吧的人们,是那些拥有着或大或小产业的上层人士和他们的孩子,我们把那些孩子们叫做“小开”,当然也有舞女和交际花,酒吧于她们来讲,是涉猎的场所,酒,是她们谋生的媒介。
上海的酒吧,许是承纳了太多纷杂交替的时代特性,于是便具有了别的城市酒吧所没有的细腻伤感和稍显迟暮风华的迷人情调。
不记得那个酒吧的名字了,是在衡山路上,梧桐绿荫遮盖的老房子,最经典的火车座,深咖啡色的皮椅子沉稳而温暖,没有过多繁复的装饰,白墙壁上每隔一段挂着一张建筑素描画。细看,是近百年来上海最经典的酒吧手绘。整个空间,呈现的是一种朴素,甚至可以说,那是落寞而空寂的。而恰恰这种淡然质朴,却是对酒吧历史的详尽描述,折射出的是一种深邃和沧桑的眼光。这样的酒吧不奢华,在我的眼里,它表达的却是沉重而极具份量的文化。
另外想一提的是“新天地”,那是一个酒吧群落,时尚新潮,老石窟门房子改造的娱乐休闲场所,精心规划刻意营造而出的历史感。尽管一切都似乎进入了时光隧道,但依旧无法让你摆脱影片的虚拟感。犹如一个继承了历经磨难的父辈遗留下来的巨额财产的年轻男子,他意欲保留父亲的影子,却终然无法全部再现过去的一切。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代表了上海颇具底气的丰富的文化内蕴,这种文化不归类于任何传统的格律,这种文化融合了最经典和最现代的交织,这种文化,我想,该是可以被称为“海派性格”的特殊酒吧文化。
再回到“酒”。多年以来,上海竟然没有一家生产名酒的酿造公司,这也许又是与上海的历史有关的。上海毕竟不是巴黎,它没有自己的波尔多或者勃艮第,而在中国酒里,黄酒首推浙江绍兴,白酒更是贵州山西或者四川等的专利,而自从1892年引入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张裕便独霸一方,金奖白兰地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让烟台被世界称为“葡萄城”,这是上海可望而不可及的美誉,连啤酒的酿造也是青岛和哈尔滨为著名。
人们把美酒带到了上海,上海在尽享甘露的时候,却已经无法再去创造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酒了,上海只能把全世界最美好的酒拿来,释入上海的风情和人情,借以酒吧的传播,成就一种具有上海独特的雅致迤俪格调的魅力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