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让“宣酒”一马当先

华夏酒报 2008-04-14 12:58 企业新闻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在宣酒特贡春蕾工程捐助仪式上。 安徽宣州的老国企酒厂改制,李健用1600多万一举将其拿下,从而跨入造酒业,建立了安徽宣酒有限公司,这是一年前的事了。这在当时的安徽宣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安徽宣县酒厂有着几十年的光辉历史,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在“宣酒特贡春蕾工程”捐助仪式上。
  安徽宣州的老国企酒厂改制,李健用1600多万一举将其“拿”下,从而跨入造酒业,建立了安徽宣酒有限公司,这是一年前的事了。这在当时的安徽宣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安徽宣县酒厂有着几十年的光辉历史,与当地的“宣纸”、“宣笔”并称为“宣城三宝”,可以说是当地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骄傲。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即是宣城县酒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实行酒类专卖,政府联合宣城县水阳、孙埠、狸桥三家最大的私人糟坊于1951年组建了宣城的第一家白酒生产企业,使得宣城的白酒业得到复苏并取得空前发展。

  2004年,宣城县酒厂改制,组建成股份制企业安徽省宣城市酒业有限公司。2007年6月,更名为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便是李健。

  说起李健,却是一位颇具传奇的人物。

  在接手宣酒之前,李健做了十多年的白酒经销商。从卖酒转行造酒,据说是“蓄谋已久”。李健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从1999年“下海”,到2004年底收购“宣酒”,李健和他的“生茂公司”收获了两样东西:一是确立了在宣城酒行业的地位;二是确定了事业发展的方向。

  到了2004年,宣城酒行业里的人已经没有不知道李健的了。此间,他的财富积累迅速超过千万,有人动员他涉足房地产业,但李健没干,他想的只有“酒”。

  入主“宣酒”半年后,李健提出了公司的性质:“宣酒”不是国有企业,也不提倡讲民营企业或是私营企业,他追求的是现代企业,用“品牌+模式+新市场”重振“宣酒”雄风。李健曾自信地表示,“宣酒”的战略是打造区域性白酒品牌,今年“巩固宣州,辐射宣城”,明年“巩固宣城市,攻占皖东南”,后年“稳定皖南,辐射苏南”。不可否认,李健的自信三分来自市场策略,七分来自宣酒的传统工艺。

  宣酒的生产工艺,是传统酿造手工操作的典型代表。据了解,宣酒是以优质籼米、红粮、小麦、豌豆为原料,精选早籼稻壳为辅料,经蒸粮后,添加酒曲,经糖化、发酵、蒸馏生产不同等级的原酒,再经贮存老熟、勾调、包装生产不同品种的宣酒,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宣酒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固态酿造技艺,这种传统技艺在现今皖南区域属宣酒保存最为完善。

  随着宣酒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宣酒对外影响也日益彰显。1990年,宣牌“老春酒”在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上获铜奖;1994年,宣酒产品荣获“国际风联食品博览会精品金奖”;1998年被宣州市评为“十大名牌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安徽省质量放心产品”等荣誉称号;2003年,获“宣城市知名产品”荣誉称号,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也被宣城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虽然有了成绩,李健显然不满足于此,在早期的经销商生涯中,李健与一些酒业豪门多次接触,学会许多白酒营销的精髓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了相当的了解。他的理想是“酒行天下”,他明白,理想要建立在现实中。摆在他面前的还有许多难题。

  首先是传承技术方面的难题,由于宣酒特贡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尤其是上甑、蒸料、出蒸等工种十分辛苦,厂里的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而老艺人则面临年事已高后继无人的状况,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传承无序,后继乏人的局面。宣酒该如何解决?

  其次,企业不同形式的改革,加之竞争对手的高薪聘请,人才流失再所难免,宣酒要如何去应对?再者,由于经济效益的利诱,现代化机械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器具,勾兑方式大量使用,口感上已相差无异,使得传统酿造工艺在消费者心目中已不再不可替代,具有特色的宣酒传统酿造技艺受到严峻挑战。

  宣酒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站直了别爬下,大步向前发展?

  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只会让李健越挫越勇,皖南是宣酒的重要市场,在李健看来, 皖南有好酒,他要让皖南的空气中和记忆中弥漫着酒香。宣酒特贡”期待着“万马奔腾“的皖南酒业发起集团冲锋,如果需要一马当先,“宣酒”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