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公益事业成主流
青岛啤酒将公益事业“质”“量”兼融进行到底
有感:公益“事业”成主流!
2010年7月6日,在一阵阵庄严肃穆、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青岛啤酒·QSL“快乐篮球支教行动”湖北出征仪式在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汪敏、青岛啤酒华南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洪、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彭长春、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桂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总部副总经理王凯、中国地质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傅安洲以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等代表也都来到了现场,活动现场更有知名NBA巨星特雷沃-阿里扎助阵,与优秀大学生代表们的零距离互动,将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快乐篮球支教行动”出征仪式现场激昂、振奋的氛围,让笔者触动很多,也感慨很多。
“公益”向来不缺少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我们乐见的是,由越来越多机构、组织、行业及各界人士所组成的“大阵营”,将“公益”奉行为一种“事业”来推行。
的确,“公益”应该成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慷慨无私的赠予。“公益事业”不仅需要长期推广、大力投入,更需要做“透”!如何发展好“公益事业”?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企业公民,正在进行着具备实效意义的创想与尝试。
这里,且用“质”与“量”的融通来衡量公益事业的有效推进。笔者认为,只有做到公益事业“质”与“量”的融通,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公益的力量,才是真正做到了“公益”。
乐见:“量”公益,成共识!
正所谓“多多益善”,美好的东西或事物,当然是越多越好,公益也不例外。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讲,“量化”也正是目前评定推进公益事业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诸多以年为单位或以事件为单位的各种慈善排行榜陆续出炉,像“胡润慈善排行榜”等具有代表意义和权威影响的典型榜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此类慈善榜单,不仅代表着对卓越企业公民和慈善家的一种褒奖,将之奉为“榜样力量”,也是公众、社会、行业、国家等群体审视企业或个人公益作为的一大维度。
可喜的是,参与公益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共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并且在“量”上形成了一种比较突出的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量”上的公益作为,不单指金额上的更多投入,还包括主导群体的更多参与。
更多主导群体的参与,意味着能够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更多类型资源的大力投入,能够解决更多的民生、环境、发展等难题,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公益作为在“量”上的表现与成效是极为可观的,不过,“量”再多毕竟也有着一定的局限,首先,“量”的投入不是无限的,其次,“量”的投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而,对“质”的精雕细琢,恰恰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弥补“量”的力所不逮,用更广泛的影响力创造客观的后续效应。
想见:“质”公益,成标杆!
笔者以为,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公益事业达到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质”的高度再恰当不过。
公益事业“质”的高度体现在实效影响力方面,其包括三个层面:联动磁场特性、可持续性、可效仿。融合企业的全方位资源,形成一种“磁场式“的多环节联动,能够实现公益整合效果的最大化;保持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公益事业的良性循环;确保公益事业的可感知与可效仿,能够放大自身的影响力。
要同步实现这三方面,要求公益事业的发起者具备独到、充分的创造性。笔者认为,作为行业领导型标杆的青岛啤酒、联想集团等企业,在有效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方面,已经通过有益的尝试,初步具备了上述三个层面的特征,实现了公益事业“质”与“量”的融通。
青岛啤酒在文章起笔时已被提及,“快乐篮球支教行动” 是青岛啤酒·QSL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贯穿2010年的慈善活动计划,旨在推动贫困地区在校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健全青少年的身体和人格,帮助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联想集团举办的“飚爱心创未来”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也是其2010年的主打公益行动,旨在为青年人搭建公益创业舞台,激励他们发掘自己的爱心和潜力之余,找到自身发展的轨迹成就自我。
在扩大公益事业的“磁场”方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青岛啤酒及QSL体育联盟有限公司,成立了青岛啤酒·QSL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自2009年开始即为贫困地区希望小学配备体育器材、建设快乐体育园地等,今年更发起“快乐篮球支教行动”,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征集创意支教方案,集思广益,推动贫困地区在校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在开展活动期间,青岛啤酒还通过其“炫舞激情”NBA啦啦队选拔赛选手、NBA体育巨星、经销商、明星、商政界人士等各种资源的联动,实现捆绑,达成公益影响力的最佳效果。与青岛啤酒类似,联想集团也通过联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南都公益基金会等相关群体,力求实现公益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在创造公益事业“可持续”层面,青岛啤酒与联想集团开展的活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在公益活动的延续发展方面,都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其中,在产生的社会效应方面,联想集团通过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学生迈入职场融入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