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的民俗文化
古雍州(今凤翔)是关中平原西部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区。北有岐山,南接秦岭、渭河,韦河横渡,形成“两山夹一川,二水分三原”的山川大势。今年这里发掘出很多商、周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列入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古雍地,与凤翔齐名的、与今凤翔县毗邻的另一个凤文化代表,是岐山。剧《国语.周语》记载:“周之兴也,髯焉鸣与岐山......是皆明神之志者也。”这里的岐山,有著名的周原遗址,为周人早期都城——岐邑,与今天西凤酒的产地凤翔毗邻,处于古雍州的文化中心。
常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西府的民风民俗与凤凰和凤酒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民间艺上美术之乡的凤翔县和宝鸡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中国酒乡和凤凰故乡的文化禀赋。今年来,研究西府民俗的专著屈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中,概而言之,西府民俗特点有:首先是包容。西凤酒的香型就是八个字:“兼容众家,自成一家。”浓香、酱香、清香、米香、众香兼具却以凤香独秀。这个品性从何说来?答案是凤酒如凤,是凤凰文化的反映,凤凰包容了白鸟之长而又自成鸟王是一样的道理。西凤酒包容了全围各地名酒的特点,然后才成为中国白酒的王者之尊和皇家风范。但我们更进一步而问,凤翔的包容特征又来自何处?答案是民风民俗。西府民风民俗处处是这样的。西府人为大气,处事和气,大气和气,有容乃大,童叟妇孺莫不如此,因包容而后到,因后到而正德,因正德而益世。这可从西府的物品列入久负盛名的凤翔豆花泡馍、岐山臊子面充分反映出来,例如岐山臊子面有红、白、绿、黑、黄五色:有酸、咸、辣、炊、香无畏:有薄、劲、细、长、光五形,这都与西凤酒的特征一个模样;人们说西凤酒是西府人的形象人使,诚不为过。
其次是尚礼。西府是周礼故乡。礼的本质是尊重人,讲次序,尽责任。周礼是在凤酒浸泡出来的。西府人十分讲礼仪、礼节、礼貌。有“穷过日子富待客”的传统,“精打细算一年,山吃海喝一阵”“宁叫主人饿肚子,不叫客人没面子”西府人对客人是十分尊重的,吃饭时要请上座,饭前先祭天祭地,叫“泼趟”,敬酒要分主次,吃饭要分主宾;老少尊卑分得十分清楚,喝酒当然是清一色的西凤酒。如果用了杂牌酒,主人会尴尬扫兴,客人也觉得没面了;
第三是质朴。西府人说话嗓门大,底气足,直来直去,好想“吵架”,语言上说是一种“硬腔”,不怎么拐弯抹角,是典型的“火铳子”,让说“软语”的南方人听起来十分诧异,他们会问咋能这样说话呢?太费劲了。其实在当地是拉家常,西府人叫“谝闲传”。这一个“谝”字,道出了其中秘密:原生态发声,是生命力的自然返乡。西凤酒的特点也正是这样的,透明、清爽、火辣。但喝下去却宽肠利膈,和胃健脾。这与西府人说话直,但心肠好如出一辙。
西府人的民风民俗,反映在个个人性格上十分象红高粱,向西凤酒恰恰就是红高粱酿造的,人、酒、粮三位一体,异质同构,煞是有趣。
西府民风民俗的第四个特点是传统,似乎很“保守”。外地人不理解西府人为什么恋家,为什么安土重迁。西府人也有“少不下川,老不出关”“在家千日好,在外一时难”等民谣。西府人确实热爱自己的家乡,对脚下的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这从根本上讲,不是西府人没有吃苦精神,不敢冒险,而是西府人十分恪守传统,恪守自己的心灵家园,这叫做“身土不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一方物”。西凤酒恰恰反映了西府人的这个特点:西府人喝酒,只喝西凤,不喝其它酒,哪怕再有名,这种固执与倔强,其实不足一种自信与自豪。大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脚下的土地。西府人的“保守”与“传统”,其实也是对故乡的无比眷恋与热爱,在外地啊人看来,西府人对新事物不敏感,接受新东西不快,似乎处处比沿海人“慢半拍”,如果他们研究西府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炎帝故里,周秦古都,他们就会明白、西府人的传统,其实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折射。西凤酒的传统工艺,传统味型,传统风格,不正是西府人“传统”的浓缩与反映么?心得东西如果没有根,没有继承,往往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西凤酒恪守祖先传统的生产工艺,才是她永葆生命力的秘密。
西府民俗的第五个特点是后到。凡喝了西凤酒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味正”“味厚”“味长”。这就是西府人的性格。西府人待客,大碟子,大老碗,大块肉,大碗酒,大盘菜,一个劲地往上端,这种“海派”做法吓坏了海边来的客人。宁可让客人撑得吃不下去,宁可吃不完而“浪费”了,宁可招待完客人,自己倾家荡产,但一定要让客人满意,让他们享受最高尊重,这事西府人厚道风俗的充分体现。这就是西府民风民俗,这就是西凤酒的酒品文化。西府人待客像打仗,视死如归,有豁出去的架式。这事从秦始皇征六国、霍去病征匈奴、唐人走两口传下来的。那时人们打仗之前先喝西凤酒,与故旧亲朋话别,一杯酒下肚,大有一去不复返之气概,这让精于算计才能过日子的南方人难以理解。曾有人问在凤翔初出茅庐,为官作臣的苏轼的诗词与长期在江南生活的饿著名文人柳永的诗词有何不同,苏轼的伺妾也能给出回答:“学士(指苏轼)的词是手持铜板,高唱大江东去,而三变(指柳永)的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段话说明什么?说明了苏轼的诗词含有西府人的民风民俗特点:那就是粗犷、大气、宏弘、厚道:而柳永的诗词则细腻、小气。狐婚、戋笺,这就是西府民风民俗对苏轼的影响。
次府地区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东湖柳,姑娘手,西凤酒”东湖柳饱经风霜却婀娜多姿,姑娘手巧夺天工又绚丽多彩。那么西凤酒呢?历史悠久又享誉九州,可以说外地人认识西府,这事明见自发地认同最能代表自己的品牌。西府人与西凤酒同时从炎黄时代走过来,是炎黄子孙,西凤酒是炎黄肇造,是西府人流淌在体外的血液,内禀着西府人的灵魂。包容、质朴、传统、后到。西凤酒是西府人的名片与形象大使。
“东湖柳”,是指凤翔东湖,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在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修建并命名的。东湖柳又称“左公柳”,是由清朝重臣左宗棠于凤翔东湖畔亲手种植。这些柳树历经百年风雨,高达几丈有余,饱纳天地灵气,尽显婀娜柔姿,让人叹为观止。
“西凤酒”,产于凤翔柳林镇,是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中国名酒之一。具有“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的独特风格。1915年西凤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四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八次夺得国际金奖,享誉五洲。
“姑娘手”,是说自古以来,西府凤翔小至女童,老至妇妪,银针刺绣,金刀剪纸,巧手编织,带嗲相传,普及程度世间罕有。按习俗,顾念出嫁前必须编草帽,绣枕套,剪窗花,送给婆家“审查”。出自凤翔女人手中的民间工艺品享誉华夏,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