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收的临县红枣今年反而出现了滞销现象,令人费解
临县是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年代临县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央后委在临县期间,很多老一辈领导人都在临县生活过、战斗过,对临县红枣都有着亲密的接触!也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临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称号。2004年,国家果菜产业论坛组委会授予临县“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 2007年,临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百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红枣)”。同年,在临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将枣树定位临县“县树”。2011年11月,国家果蔬产业品牌论坛将临县红枣评为“中国红枣著名品牌”。2013年12月26日,临县红枣获得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第175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认证;同月,临县红枣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全县按照“东山核桃、西山红枣”的布局,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有机红枣基地和红枣烘干园区的建设,红枣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攀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临县红枣产量可达3.6亿斤以上,为近年新高。
大丰收的临县红枣今年反而出现了滞销现象,令人费解。近期,国内各大媒体与网站予以了多方面的报道。究其原因,谁之过?作为一名研究临县红枣产业文化的我,有必要在此说上几句。这种现象既是枣农之殇,又是政府之痛。通过我对多方面的了解与国内各大主流红枣市场反馈信息的梳理,总结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供大家参考:
一、近年以来,临县红枣深加工项目逐步增幅,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已从传统的自然枣研发出枣酒、枣牛奶、枣纤维、枣粉、枣醋、枣饮料等几大深加工系列。但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融资渠道一直不畅,固定资金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后继乏力,出现临县红枣深加工项目进步缓慢,原枣消化力度薄弱的局面。受此影响,临县红枣原产地深加工乏力,原枣消化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
二、传统品种遇到消费新观念的冲击。临县红枣历史悠久,品种众多,可谓中国红枣品种的“基因库”。但是,传统红枣品种遇到新时代消费者的超前消费观念,就出现了“挑肥拣瘦”的奇怪思维。单一的不从营养与养生角度考虑,只是从红枣的形状、大小、口感予以片面考虑,虽然这就是一种消费误区,但也“死不承认”。近三年,临县政府加大了对临县有机红枣的改良,已取得“试验林成功”的良好效果,并得到了实验枣林区广大枣农的一致认可。有机红枣的改良使得临县红枣有望迎来新的“春天”,但是,需要长时间的治理与枣农观念的转型。受此影响,小面积的临县有机红枣产量难以改变临县83万亩红枣产量达3.6亿斤畅销的现象。
三、枣农的消极思维得加以引导,逐步改善。受近几年临县红枣连年减产的原因,不少枣农对枣树疏于管理,如:松土、浇水、修剪、施肥、除草等工序减少,任其生长,造成了枣树营养分散,从而枣下降、果实缩小的现象。再加之大量农民工进城,从而造成了不少“空心村”,枣树更是无人管理,红枣成熟也无人采摘,便有了部分媒体所谓的临县红枣滞销“喂羊”的新闻报道。(岂不知,临县的地理环境早已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虽有养羊的农户,但也是很少,早就响应政策实行“圈养”了,再有就是“羊倌”根本就不会让羊吃枣,那是怕“撑会羊肚”,出现自己更大的经济损失。)今年由于枣价偏低,不少枣农算账以后,感觉连“检枣工钱”也换不来,故此,在临县个别枣区出现了“红地毯”现象。受此影响,临县红枣今年滞销原因多多。
四、“互联网+”思维打破了临县红枣的传统销售模式。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全国上下一片“互联网+”的经济新发展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临县红枣销售模式变得弱不禁风。临县虽然出现了以“王小帮”为代表的一帮电商新秀,在互联网上大浪淘金。他们的出现着实影响了不少临县枣商的营销模式,但是要达到“电商村”“电商县”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效应还有待时日。受此影响,也可以说是临县红枣今年出现滞销现象的新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