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广西香蕉一毛一斤引发的思考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9-12-24 10:57 水果类
对广西香蕉卖难问题的思考 2009年11月中旬,北方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八桂大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近百万
 ——对广西香蕉卖难问题的思考

  2009年11月中旬,北方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八桂大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近百万吨的香蕉亟待销售,蕉农们面对每斤0.1元的价格时欲哭无泪。经过政府和各方共同努力,这次香蕉危机被成功化解,同时也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训:水果种植应避免一拥而上

  “不仅天公惹祸,蕉农盲目跟风、无度扩大种蕉面积也是蕉价下跌重要原因之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坛洛村香蕉种植大户马增孙介绍,2008年香蕉销售价格普遍较高,蕉农收入可观,今年大部分蕉农增加了香蕉种植面积,一些原本种植甜瓜、木薯等作物的农户今年也改种香蕉。坛洛镇周边地区今年新增香蕉种植面积接近10万亩,香蕉大幅增产造成市场需求饱和,香蕉销售成为买方市场,销售价格急剧下跌。

  坛洛镇素有“香蕉第一镇”之称,据南宁市农业局副局长林向阳分析,去年受冻雨雪灾害影响,广西香蕉产量骤减,今年气温适宜,香蕉产量出现恢复性增加,香蕉生长期间海南、云南、广东等地气温较高,这些地方的香蕉不仅大幅度增产,而且普遍早熟,在10月底就开始上市;广西受寒潮影响,香蕉普遍晚熟,也是在10月底才大规模上市。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广西和这些地区香蕉成熟期错开的平衡,造成大大超出市场需求的香蕉集中上市,市场上货多价贱,香蕉销售压力倍增。大部分宿根蕉因冻灾推迟到2008年11月份才萌发第三代吸芽,无形中又推迟了今年香蕉的上市时间,使得广西香蕉与国内其他产区(如海南、云南)上市高峰期重叠,市场供大于求,导致近期广西蕉价暴跌。据悉,今年广西香蕉种植总面积达110多万亩,香蕉总产量达210万吨,比上年增加84.5%。南宁市香蕉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西乡塘区共25万亩,约占全市产量的62%。

  造成香蕉严重滞销局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大量蕉农集中种植同一时间上市的香蕉品种,市场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掉这批香蕉。广西香蕉种植分为春蕉、夏蕉、秋蕉三种模式。今年春季较为温暖、雨水充足,大量农户“一拥而上”集中种植春蕉,导致大批香蕉都集中在11、12月份上市,造成市场需求迅速饱和,销售价格急剧下跌。

  经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是关键

  位于隆安县那桐镇的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香蕉生产企业,拥有香蕉基地31个,总面积3.6万亩,年产香蕉6万多吨。在金穗公司的香蕉基地,采用的是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技术和从国外引进的优质香蕉品种,采用节水、节肥等生产措施,标准化种植,产出的香蕉大小均匀、品质好、卖相佳。董事长卢义贞告诉记者,金穗公司香蕉的收购价,高达每公斤1.9元,为市场平均价的两倍。加上公司建立起来的面大点多而且便捷的销售网络,金穗香蕉成为了市场“寒流”中的“香饽饽”。

  除了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无碰撞”也是成就好果品的关键。据金穗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泰斌介绍,香蕉有“卖皮不卖肉”的说法,保全了果皮,果肉就有保障,果皮一旦有伤,一周之内就变质。该公司目前已采用无碰撞采收技术,香蕉下树,靠的是机械化,香蕉不与任何物体发生碰撞,然后人工抬到加工区,整个过程香蕉不落地。经清洗、消毒、筛选后,包装入箱。常温下香蕉可保鲜两周,运到北方或出口,不成问题。到目的地后,冷藏于13~15摄氏度的温度下,可保鲜两个月。

  西乡塘区农服中心主任李明沛认为,要想实现标准化种植首先就要进行规模生产,现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使得许多先进的生产措施无法实现,如水肥一体化。大批香蕉滞销、香蕉价格下跌的影响主要波及一些香蕉种植散户。由于管理方法、生产投入、销售网络等方面的局限性,散户种植香蕉品质竞争力不强。而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香蕉种植大户管理到位,香蕉有品牌、质量好、有销路,这些香蕉种植大户的经营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实行规模化种植,可以帮助大量散户规避风险。而且,实现规模化种植还可以减少投入,目前普通农户一弓香蕉的投入在17元左右,有的甚至到20多元,而种植大户只有12元,像金穗公司可以达到8元。另外,由于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生产出的香蕉品质也是统一的,这样也便于客商收购。

  在坛洛村的蕉林旁,来自山西的客商张建平告诉记者,今年的香蕉生产由于农民不看市场,只看产量,加上不科学施肥,生长后期应停施氮肥,追用钾肥,但农民为追求产量,做法正好相反;不适时采收,早收或晚收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上市质量;生产不规范、上市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看起来生产规模很大,但形成不了上市批量,满足不了采购商集中采购需求。

  而有些农户由于实行了规模化种植,在这次香蕉危机中所受损失就没有那么大。马增孙说,虽然今年行情不理想,但是由于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自己生产的香蕉最低也能卖到1元/公斤,基本上是保本或略有盈余。

  启示:重视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队伍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此次广西香蕉总体上出现了销售困难,但有品牌的香蕉却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品牌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影响力。北京金顺达果业公司总经理樊先伟说,他一年经销香蕉10万吨,由于金穗公司的“清水江”香蕉品质好,在北京市场上十分俏销,价格也很理想,今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记者在香蕉主产区随处可以见到有的经销商在拿“海南香蕉”的果品箱装广西的香蕉外运销售,对于这种现象农业部市场信息司陈兆云处长认为,一方面说明广西香蕉虽然品质较好,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广西香蕉缺乏市场影响力,品牌创建滞后。浦北县为广西最大的香蕉生产县,但没有一个专门的交易市场;南宁是广西最大的香蕉主产区,也仅在古潭镇有一个占地26亩的市场,交易极为拥挤且设施极为简陋。另外,对本地市场营销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长期依赖外地经销商,也是广西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表示,目前,广西的香蕉基本上是分散、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体制,很难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在销路上尚处于自发状态。果农散布于千家万户,在种植方面脱离市场,通常是先种植后找市场,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国内销售体系,导致大量的水果无法走向全国和东盟市场。水果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到水果产业的发展。

  措施:加强产业链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做一吨香蕉干的原材料成本就2000多元,而一吨香蕉干可以出售到15万元左右,这其中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广西鑫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繁平介绍,目前围绕香蕉产业大有文章可做,其实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他认为,目前广西的香蕉还仅仅处在种植的阶段,根本不能称为产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他认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是从生产到销售,每一步都有分工和合作,但目前广西的香蕉业仅仅是生产原材料而已,其他的都需要依靠外地商人来完成。要改变广西香蕉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改变产销模式以及进一步提高香蕉产业的产、销、研等企业准入的硬软件配套,通过交易市场环境改变旧有的产销模式,达到“以需带产”的供需平衡链;其次,引入企业,利用综合优势优化资源效率;最后,就是发挥产业集聚概念以凸显产业主题,提供发展空间、创造经济增长点。

  专家们认为,相关部门对水果产地和销区进行市场调查及信息收集,对省区外同类水果的产量情况、上市时间、售价等进行科学分析、预测,确定水果产业调整方向,由专家向农户介绍适销对路的水果品种以供农民参考。同时及时向农户传递市场信息,规避分散种植风险,避免农户因对市场销售前景误判而大量种植同一种类水果,造成单一品种市场供给过剩。由于广西一些水果主产地没有大型果蔬贮存冷藏库,果蔬成熟后需要马上销售,如遇市场销售情况长时间低迷,果蔬生产农户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加大果蔬贮存冷藏库建设,采摘后的果蔬就可以贮存冷藏后分批上市,从而有效分解市场供应量、规避市场风险。

  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过短,也是造成广西香蕉滞销的主要原因。张明沛认为,目前,广西的甘蔗、桑蚕、木薯、速生丰产林、八角、松香等农副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香蕉产业也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但是,这些产业均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突出问题。

  展望:发展香蕉产业依然前景广阔

  “香蕉生产是一个重要的富民产业,是发展少了而不是多了,我们不能因受这次滞销事件的影响而放弃这个产业。”张明沛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香蕉总产基本平稳增长,只有2002年、2003年和2008年因上年滞销或灾害减产,其他年份均攀升。特别是2002年以来,广西香蕉售价基本保持在每公斤2元以上,并且保持了7年之久。

  2008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505.29万亩,总产量804.51万吨,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今年,预计广东的产量约350万吨,广西约210万吨,海南约170万吨。“我国仍是香蕉进口国,每年要进口40多万吨,发展香蕉产业依然前景广阔。”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巡视员隋鹏飞认为。

  专家提供的资料显示,香蕉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水果,年交易额居各类水果之首,交易金额排名第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全球香蕉种植面积6615.75万亩,亩产达到8126.34万吨,其中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有13个,前10名产蕉国生产的香蕉占世界香蕉总量的76.83%,印度、中国、菲律宾、巴西四大产蕉国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2.99%。我国香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7%,但是,我国仍是香蕉进口国家。专家说,前几年,我国每年进口香蕉约占总体消费的6%。因此,我国发展香蕉产业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