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寒冬中,番茄花开正艳

食品产业网 2010-01-06 16:05 水果类
寒冬中,番茄花开正艳-食品产业网
  最近,我市最低气温再次回到零度以下,对农作物的冻害不小,特别是正处于育苗期和幼苗生长前期的南瓜、番茄、茄子等作物,如果保温措施不到位,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为此,记者特意走访了暨阳街道赵家村半片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恰巧碰上赵伟荣去大棚内查看自己的“宝贝”——以色列番茄。

  赵伟荣带我们来到一个大棚前,先掀开第一道大棚膜,里面露出一个比外面钢棚稍矮一点的中棚,再掀开一道棚膜,只觉得眼前一片雾气腾腾,三行小拱棚展现在我们眼前。掀开小拱棚,一株株高25厘米左右的番茄在雾气中亭亭玉立。赵伟荣说:“这些番茄是经济特产站推荐的,特别适合大棚种植。”他一边说着一边蹲下身子,轻轻地拨开两片叶子,果然,3朵小花整齐的排列在番茄主茎的节间上。

  记者数了一下,番茄一共穿了4层塑料衣服:两层大棚膜加上一层小拱棚薄膜,再加地上铺着一层黑地膜。“夜间气温最低的时候,这样每增加一层膜,可比外面提高2度,现在一共有4层膜,所以尽管最低气温到了零下4度,但棚内最低温度仍在3-4度,不会对番茄造成冻害。”说到这里,赵伟荣用手指点了点黑地膜说:我这棚番茄的机关可多着呢,上面有保温措施,这膜底下还有滴灌管道,施肥和浇水等工作只要到操作室里开一下开关就好了。如果不出意外,这棚番茄的保底纯收入是1万元。”

  赵伟荣种菜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从原来的全部露地种植到后来逐步搭建毛竹棚种植,他越来越感觉到设施的重要性,也从设施农业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实施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如今他的菜地面积增加到近60亩,拥有钢管大棚96个,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5月底,所有大棚都盖上薄膜,这样种植的冬季菜产量高,夏季菜上市季节早,效益就凸显出来。

  山下湖镇赐绯庙村岭东自然村的蔬菜种植户宣仲林一直后悔一件事,那就是2007年村里实施蔬菜产业提升项目时,他没能抓住机会多要几个钢管大棚,那时市、镇、村三级都给予经济补助,一个钢管大棚农户只要支付1000元,而现在自己去采购,成本是2007年的4倍,让他觉得吃不消。

  宣师傅告诉笔者,岭东自然村种菜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以前露地种植的时候只能种一些常规蔬菜,好种难销,效益不高。而搭建了竹棚以后,他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效益显现。自从2007年投资搭建了钢管大棚后,他又体会到钢管大棚相比毛竹大棚的优点:钢管棚内没有加固用的柱子,机械作业时方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钢管大棚比毛竹大棚更高更宽,相对保温效果更好,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山下湖镇建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詹建东兄弟几个在2009年7月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投资建设40个标准钢管大棚,按市场价计算,仅这一项就要投资15万元。作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詹建东对笔者说:“种菜这些年来,深刻感受到大棚这个最基本的设施不能少,但是毛竹棚第二年就要开始修理,超过4年就基本上要全部调换,现在的毛竹成本高,调换时又费工夫,所以虽然钢管大棚一次性投入大,但没有投入就难有好效益。”

  近几年,我市设施农业发展呈逐年增长态势,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重点涉及蔬菜和水果两个产业。2009年我市共投入资金830万元,其中申请到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新增钢管大棚1000多套、喷滴灌2375亩。通过暨阳街道半爿湖设施蔬菜基地和东和乡上梧岗山地蔬菜基地两核心基地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了1000多户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和销售。

  据了解,为解决农户难题,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我市设施农业进程,今年将在璜山、马剑、东白湖等周边山区乡镇扶持建设800亩专业蔬菜基地,引导和发展我市山地蔬菜产业;在暨阳街道、陶朱街道、浣东街道和山下湖镇等平原地区将通过增加生产设施,提高生产档次。同时,将以我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为契机,本着“上规模,增效益,做特色,强产业”的原则,总投入资金400万元,使设施农业实施总面积达到15000亩,完成2200亩喷滴灌建设,新建钢管大棚4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