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小水果店老板进货甘苦
本报南昌讯 首席记者钟金平报道:6日3时,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南余村一片寂静。此时正是黎明破晓时分,租住在该村的老钟和往常一样起了床,发动他的电动三轮车,准备前往8公里外的南昌深圳农贸批发市场购进蔬菜和水果。记者特意跟随在该村开小超市的老钟一道出发,切身体验了小商贩的辛劳。
小量批发不能还价
在前往农贸市场的路上,老钟与记者聊了起来,他说农贸市场秩序有点乱,原本只需要一个人去就行,但因他不是南昌本地人,不会讲南昌话,所以要把老婆带上。一是到了市场上,可以看管一下车上的货;其二是,如果老钟一个人骑车,常会打瞌睡,所以妻子决定同行,路上说说话也好解解闷。老钟很健谈,一路说说笑笑,45分钟的路程不知不觉就过去,我们来到了南昌深圳农贸大市场。此时的农贸市场内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车穿梭于市场的各条街道。
老钟告诉记者,他主要是进水果卖,卖蔬菜只是“兼职”而已。边说着,老钟边将车开进了水果区,记者注意到,这是一个专门卖葡萄的区域,有吉安的横江葡萄、有新建县恒湖农场的本地葡萄、也有新疆产的葡萄、还有台湾产的……整个水果三街就是葡萄的世界。老钟没有先问价格,而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偶尔还会摘上一两个品尝一下味道。对比了整个一条街上葡萄的货色及价格之后,老钟走到一个老板身旁,用夹着客家话的普通话说:“我要两筐葡萄。”老板似乎没有听到老钟说的话,并不理会他。老钟再一次补充了一句,给我来两筐吧!老板又上下打量了一下老钟,用南昌话说道:“两筐,每斤4元。”“每斤4元?不是3.8元?”老钟问道。“你要就要,不要就拉倒,3.8元是走20筐的价格,你要得了20筐不?”老板反问老钟。老钟不敢吭声,只好要了两筐葡萄,结清了钱,把葡萄搬上三轮车。
卖蔬菜只是微利
进完葡萄,老钟又把车子开到水果八街,那里是香蕉一条街。老钟这次没有像进葡萄一样到处看,而是径直走到了一个中年妇女的店内,老板娘很是热情。“哎呀,老钟呀,这些天到哪进货去呀,怎么没来我这里呀?”老钟一边答话一边表示要3箱,每箱50元。付了150元后,老钟又进了苹果、哈密瓜、龙眼、西瓜……共15个品种。
时间已到了7时30分,临走的时候,老钟又带记者去了蔬菜区,进了些小白菜、青椒、白萝卜等。他表示,因为自己的小超市主要是卖水果,为了带点人气,蔬菜基本上以进价或高出一点点的价格卖出,比如小白菜,进价1.2元/斤,他每斤只卖1.5元。
入场一次要交2.5元过路费
8时整,老钟将车开到农贸大市场门口,主动出示了一张卡,一个年轻人把他的卡拿到了一个机器上刷了2.5元。说起这2.5元的费用,老钟显得有点不满,他告诉记者,政府建市场,本就是为了方便菜贩进菜,却有人借此来牟利:除了进米的商贩,凡是小三轮车进市场都要付3元一次的过路费,办了卡的就2.5元一次。
拉着一车货,记者和老钟便踏上了返程的路。老钟边开车边向记者倒苦水:因为老钟不会讲南昌话,普通话又说得不标准,常常掺杂着客家话,所以到了市场里,常常受“欺负”,甚至一些本地人撞了他的车,还是老钟向他们赔不是。
而让老钟苦恼的还是还价的问题。原本讨价还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农贸市场却不同,一般像他这样的小型散户,批发商是不会给他还价的,而且还不允许看货,就算拿到了烂货也只能自认倒霉。老钟说,经常是买回来的葡萄或苹果,上面一层是好的,到了箱底就全是烂货。
9时15分,记者和老钟来到了位于塘南余村的店里。下货、摆货、定价、调价……老钟不紧不慢地做了起来。当天进的葡萄,进价4元/斤,老钟的定价是4.98元/斤,香蕉是2.88元/斤,橘子是3元/斤……都说顾客是上帝,看见进店买水果的人,老钟总是笑着说,刚来的水果,放心买了。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老顾客走进自己的店内,老钟的脸上也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