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新语:从种苹果到搞服务 09-04
果农新语:从种苹果到搞服务 09-04
(走基层·看变化)果农新语:从种苹果到搞服务
新华网兰州9月3日报道:(记者谭飞、白丽萍)侍弄苹果10多年后,天水市花牛村果农武正全发现,这里头学问大得很:一棵果树的种植管护环节多,每个细节都关乎苹果产量与质量。“我摸索学习了10多年,现在也不敢说会种苹果。”
让武正全心里没底的,其实不是他已经熟练掌握的种植技术,而是因为他碰到了不少新问题:种植规模扩大、管护环节掌控、质量问题保障、成本利润控制等。
12年前,武正全从一个果品经销商转型成为果农。那时,甘肃省内和通向省外的高速公路没有现在多,运输条件没有现在好,经销果品的运输环节风险比较大。他虽然挣了些钱,却在对比中发现:家乡的花牛苹果有独特优势,种植苹果的利润也许会更大。
他决定弃商从农,从自家的2.6亩地开始,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果园逐步扩大到60亩。看着一亩亩果园依次挂果并进入盛果期,武正全的腰包越来越鼓,照理说他该高兴了,可是心底的担忧未减反增。一棵苹果树,从种树、施肥、修枝、疏花、疏果、防虫,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马虎,可是果园面积大了,自己就顾不过来,必须请人。十年间,他的雇人成本从每人一天11元上涨到100元,雇工人数从一二十人增加到上百人。果树管护的精细化程度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雇用来的农民即使花力气培训也很难达到要求。“这是让我越来越头疼的问题,农业用工季节性强,但是用工价格随着城市走,技术上又达不到,雇请专业技术人员成本更高而且人数有限。”武正全说。
武正全甚至开始反思,一个人究竟种多少亩苹果是可控的、有保障的。他说,现在决定一亩果园收益的不是简单的总产量,而是一级、二级果的产出率,这对果园管理带来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搞果园的面积不宜太大,投资大,还管不过来。”他还敏锐地意识到,现在人们吃水果“越吃越刁”,你跟不上这些变化,人家就不吃你的水果。
在一心当果农多年后,武正全不得不重回商人角色,他想出一个办法,按果树亩数来确定投资比例,按每亩果园的苹果等次来分配收益。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南山苹果协会现有核心会员41户、主产果园2200多亩;非核心会员的果园面积还有6000多亩。协会会员各自管理果园,统一采摘、储藏、包装和销售,他过去的销售网络资源派上了用场。
武正全还在规模扩张上有了一些新想法:果园规模上不去,花牛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和收益就上不去;自己扩规模有难度,就采取提供技术服务的形式,拉更多的人带着果园来加入协会。他说:“技术服务现在是我们的优势,服务到位了,果园产量和质量都能上去,农民得到了实惠就会愿意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