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已成为云南水果贸易最大市场
越南红毛丹、泰国山竹、马来西亚榴莲……如今在昆明街头,很容易就能看到品种繁多的东南亚水果,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东盟水果抢滩云南市场的同时,云南水果也成为出口东盟畅销货。
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加快了云南水果出口东盟市场的步伐。据云南省商务厅的统计,云南水果贸易在与东盟贸易中表现不俗,仅2012年1-5月,与东盟水果贸易值就已经突破1亿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是云南出口水果最大消费国和进口水果最大来源地,进出口活跃,东盟已成为云南水果贸易最大市场。
发挥互补优势
云果出口东盟商机巨大
云南与东盟水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处于不同气候带,水果品种、收获季节具有差异性。云南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东盟国家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区域内交往的日益加深,东盟国家对温带水果的需求增大,云南水果出口东盟商机巨大。
云南省果业协会副会长陈立新介绍,云南近年来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全省建立了数十个水果生产基地县,水果种植面积上百万亩,水果基地县的建立初步改变了云南水果生产零星分布和品种多、乱、杂的状况,水果的良种化率大大提高,新发展的果园90%以上都采用了新品种。目前,云南省水果基地县的水果产量已占全省水果产量的70%以上,优质果率也不断上升。
“去年曾有报道称云南的石榴和葡萄,出口到东盟一些国家时,因为一些农残等指标超标,被短期限制进口的消息,这给云南水果出口提了一个醒,就是必须强化产品的质量。”陈立新说,“云南水果出口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东盟国家的行业标准,从而规范自身,提高自身品质,做到标准化生产,才能获得东盟市常”
陈立新介绍,目前云南水果生产已经初步形成区域化格局,如滇东北、滇西北的苹果产区,滇东的早熟梨、苹果产区,红河流域的香蕉、菠萝产区,红河蒙自的石榴产区,滇中的桃、草莓产区等,这些都为云南省水果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与东盟实现优势互补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云南温带水果品种多、品质优良,而且这些水果上市时间长,上市节令可早可晚,与东盟水果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在水果方面双方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比如今年年初,越南北方山区农林业科学院就来到云南考察访问,希望在选育优良温带水果品种到越南试种方面展开合作,这也是水果产业互补合作的另一种方向。”陈立新说。
加强出口企业培育
云果以品牌抢滩东盟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云南水果产业发展曾经遭遇瓶颈。水果技术储备欠缺,研发能力不强,使得“云果”并没有像“云花”“云菌”那样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市场认可度,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和更新速度慢,加之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云果”多为转口,甚至被贴牌为“海南香蕉”、“四川甜橙”、“福建柚子”等,成为云南水果产业发展的“软肋”。
“目前云南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果农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分散,产后销售服务保障体系不稳定,没有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水果收获后处理量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0%,很多好的水果缺乏市场和品牌化思维,大多数产品都存在一流水果、三流包装的问题。”昆明市果品营销商会刘胜认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全省有规模不等的两百家企业介入了水果产业化开发,经营内容涉及水果种植、保鲜、运输、加工等领域,大都采用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这些企业的加入,为促进云南水果产业的持续发展开拓创造了条件。此外,在云南水果主产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推动果农以及各种模式,成立水果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加快水果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云南区位优势明显,水果产业可以利用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接壤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水果市场的网络布置。”刘胜说,“水果保鲜、包装之后的品牌化,是农业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通过出口型龙头企业的带动,解决单户生产、经营分散、农残等问题,培育无公害绿色产品,依托科技发展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商品化生产,利用地缘优势,打开周边国家市场,拓展云南水果市场在东盟的巨大潜力。同时以品牌效应增强云南水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