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珠海最大糖厂告别甜蜜开拆

云南糖网 2010-05-20 11:40 糖类
今年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平沙糖厂开始被拆。去年仍有一船船的甘蔗送往平沙糖厂。 消逝的传统珠三角蔗糖业
今年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平沙糖厂开始被拆。去年仍有一船船的甘蔗送往平沙糖厂。


  “消逝的传统——珠三角蔗糖业”之一

  珠三角曾是全国最大的制糖基地 如今仅余三家糖厂仍在开榨

  核心提示:

  种甘蔗和榨糖在珠三角有着悠久历史,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制糖基地,十年前仍有20多家糖厂遍布珠三角,但是随着近年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蔗种植面积大幅锐减,郁郁葱葱的蔗林不再随处可见。

  近日本报记者奔赴珠三角地区调查发现,昔日风光无限的“甜蜜事业”已走向没落,珠海最大的糖厂眼下正在开拆,整个珠三角仅三家糖厂仍在开榨,独撑大局的斗门乾务糖厂总经理黎伟力说,“我们计划还撑6年”,看来传统的珠三角蔗糖离消逝真的不远了。

  珠海的西处,曾有甜蜜之乡之称,这里曾经有五家盛极一时的糖厂,但截至目前有四家先后关闭停产,今年本榨季珠海最大糖厂停产,目前正在开拆厂房。

  曾几何时,珠海西部大路两旁随处可见成片的蔗林。昨日,记者驱车经过斗门的乾务、高栏的平沙这两个主要甘蔗种植区,沿途基本寻觅不到甘蔗,以前的蔗林现在绝大多数已被厂房、香蕉、菜地、鱼塘等取代,据了解,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不及最高峰时期的1/17。

  告别舞台--平沙糖厂宣布停榨

  来到平沙,询问平沙糖厂,人人都会给记者指路,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糖厂在这里童叟皆知。

  本榨季,昔日珠海最大的制糖企业宣布停榨,正式告别甜蜜生涯。记者现场看到,偌大的厂区冷冷清清,空旷无人,记者原本想进入厂区,留守看厂房的门卫拦住了记者说道,“里面榨房正在开拆,担心砸伤人,厂里要求我们不能轻易放人进去,反正都停产了,也没什么好看的”。

  随后,记者在厂区外墙没走几步,果然看到数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拆高耸的烟囱。在厂区背后,气势磅礴的吊装码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往年的热闹、繁忙。

  退休工人黄家厚说,往年正值榨季,数十艘大小运蔗船或头尾相连或船舷相依在码头附近依次排开等候吊装,来得晚的船只有时要等上几个小时;如今这里河面上冷冷清清,水面如镜。

  难以为继--甘蔗种植面积萎缩是主因

  珠海的西区公路两旁到处是“蔗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多时种植面积高达25万亩,仅平沙一镇就有5万亩,随着近年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甘蔗的越来越少,2008年全市甘蔗种植总面积仅2万多亩,总产量不足1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该糖厂日加工甘蔗3500吨的产能需求,造产能浪费严重。“没有甘蔗可榨,一个榨季下来亏了1000多万元。”

  如今珠海甘蔗种植面积进一步萎缩,全市不足1.5万亩,甘蔗总产量只有10万吨左右,更加无法满足该厂的产能原料需求,无奈之下,今年的本榨季,这个曾经盛极近半个世纪的平沙糖厂正式停产,数百名工人也告别制糖这项“甜蜜事业”。

  各奔东西--蔗农改行当起理发匠

  种甘蔗是当地农民数十年的传统,如今一些农民彻底告别伴了自己半辈子的甘蔗,不少人选择种经济效益高的香蕉,或者养鱼,也有人干脆不种地了。

  蔗农刘贵生每天推着一辆破旧的单车,带上一套简单的理发工具,守在平沙文化站前的小公园旁替老人理头发。刘贵生说他家种20多年甘蔗,前年甘蔗收购价低,白种了,去年就不想种,今年糖厂又停产,他索性把以前承包的地都退还给农场。

  “这么大的糖厂,说停榨就停榨了”,在平沙文化站门前的小公园里,女清洁工辛美怡惆怅地说,她原本是这家“甜蜜工厂”的家属,也是临工。她的丈夫是糖厂的老职工,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糖厂停产后他获得了一笔安置费,去市区一家污水处理厂重新找了一份工。

  甜蜜的回忆--糖厂工人比公务员还吃香

  鼎盛时期,平沙糖厂总用工人数达到1600多人,除榨糖外,还兼营发电、乙醇、香料、酵母、造纸等衍生产业,一个榨季生产“平沙牌”一级白砂糖5.5万吨,电1.6亿度,年销售额2亿多元,在全国糖业行内享有盛誉。

  黄家厚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回忆当年,这个70多岁的老人仍笑得合不拢嘴,上世纪90年代末他还在厂里时,一年光奖金就有6000多元。那时,平沙糖厂加工能力由建厂初期的350吨甘蔗/天扩大到3500吨甘蔗/天,增加了9倍。“当年糖厂的效益好,很多公务员都羡慕糖厂的职工,职工都以在糖厂上班为荣”,黄家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