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糖业发展综合实力 "十二五"1100万吨
最近几年来,广西糖业蔗种植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了以崇左、来宾、南宁、柳州四市为主产区,百色、河池两市加快发展,桂东南和沿海适度发展的产业格局。糖业规模化、集约化效益日益凸显。到2010年广西的糖厂已合并优化为33户制糖企业、100间糖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户、15间糖厂;外资控股企业2户、11间糖厂,形成了国有、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格局。年产5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有8户,产量占广西总产量的73%。
在企业重组优化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糖类产品除了传统的白砂糖、赤砂糖外,还拓展到原糖、精制糖、绵白糖、木糖醇、阿拉伯糖、低聚糖等新领域。
“十一五”时期,广西糖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糖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均跨上历史新台阶。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广西种蔗制糖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400多年就有甘蔗栽培。广西有63个县(市、区)、近2000万农民从事甘蔗种植,占农业总人口的50%以上。在种植甘蔗的63个县(市、区)中,有33个县(市、区)被农业部列为甘蔗优势区域和国家重点“双高”糖料蔗基地。
“十一五”期间,全区糖业综合利用率由13%提高到30%左右。目前大部分糖业集团都有综合利用分厂或车间,综合利用技术和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利用产品达30余种,新增蔗渣造纸、纸浆生产能力超100万吨,蔗渣造纸量居世界第一;糖蜜酒精和活性干酵母、糠醛、固体蛋白饲料、有机生物肥等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一批具有规模经济的综合利用项目已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或正在建设之中。
近年来,糖业节能减排成绩显著。能耗和减排指标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糖业成为广西工业行业治污典范。到2008年底,全区所有制糖企业均完成了废水治理设施建设,全部投入运行。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制糖业二级以上清洁生产水平,其中COD的排放量比2006年减少70%以上,成为广西第一个全行业实现COD达标排放的行业。
企业与蔗农利益共享
广西从2000~2001年榨季开始实行统一的蔗糖价格联动二次结算办法,同时积极推行甘蔗生产订单化。即:榨季前由自治区下达糖料蔗价格收购政策,规定当年的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及与之联动的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联动系数和良种加价范围等;在榨季结束后,各市按《广西糖料蔗收购价格二次结算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食糖销售价格进行核定,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超过联动糖价的部分,制糖企业按联动系数比例与蔗农进行二次结算;当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低于联动糖价时,蔗农也不需要将多得的蔗价款退还制糖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蔗糖价格联动二次结算办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并不断完善。制糖企业与蔗农利益共享的机制得到不断完善,蔗农种蔗收入大幅度提高。
2010~2011年榨季,广西自治区政府将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由2009~2010榨季的260元/吨提高到350元/吨;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价格350元与每吨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4800元挂钩联动,挂钩联动价系数值6%;继续实施优良品种加价政策,加大促进糖料蔗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同时首次采取全区统一的二次结算价格。根据市场糖价的变化情况,2010年12月,该自治区采取糖料蔗收购价格提前联动政策,将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提高到410元/吨,对应联动糖价为5800元/吨。
建设生产和储备基地
我国是一个食糖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食糖消费水平将大幅提高。广西糖业将抓住这个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优质高产原料蔗新品种,着力提高收割机械化水平;以延伸产业链为抓手,加强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为基础,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大力开发新产品,推进糖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广西制糖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广西糖业长期稳定发展。
“十二五”期末,广西糖产量有望达到11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含综合利用)950亿元。糖业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崇左、来宾、南宁、柳州四大主产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糖贸易中心和网上交易平台,努力建成全国最大最强的糖业生产和储备基地,提高在全国糖业市场的影响力。广唐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