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功能性饮料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呢?
近日,据台湾媒体报道,自奥地利进口的“红牛能量饮料”被台卫生主管部门验出含有微量一级毒品可卡因。这是台湾首次发现将一级毒品掺入能量饮料的案件。随后,香港特区政府化验所发现,香港出售的3款“红牛”饮料,每公升可卡因含量较台湾验出的高10倍。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功能性饮料的风靡,目前功能性饮料的产业价值已高达15亿美元,产品类型超过150种,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中国正在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那么,目前的功能性饮料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呢?
1宗罪
夸大宣传
记者在采访时通过各种媒体发现,现在的功能性饮料对于自己所具有的功效吹得是天花乱坠,好像能包治百病,简直如药物一般。然而,饮料就是饮料,不应该具有任何类似药物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而且功能性饮料所宣称的健康等作用,有没有经过有效的临床验证,我们不得而知,这种夸大宣传也明显违背了我国相关的广告法等法规。
2宗罪
监管问题
随着功能性饮料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花哨。有的饮料随便在其中添加了一点所谓的纯天然植物提取液,由于这种植物成分可能长期就被人类所食用,从而可以逃避监管和监督,从而在市场大行其道。例如红牛,宣称在其中添加的是咖啡因,而咖啡因也正是我们平时茶和咖啡中含有的物质,这点也必须引起我们监管和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功能性饮料市场必需加强管理、监管和监督,从其上市就严格把关。
3宗罪
标签管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功能饮料时比较盲目,一般会选择品牌知名度较大的产品,很少看标签和功能成分。一般消费者可能对功能性饮料并不了解,那么饮料企业应该在饮料标签详细标明其中所含有的功能成分、含量,同时应该标明该饮料的适用人群、禁忌人群,以及有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4宗罪
不是对每个人都具备“功能”
虽说功能饮料或多或少有一些普通饮料不能起到的功用,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一位在重庆地区负责某品牌功能饮料销售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功能饮料中都含有咖啡因,小剂量服用可以消除睡意,提高工作效率,但大剂量服用可能会引起急躁、紧张、失眠、头痛等症状。
5宗罪
不能代替水
营养学家认为,功能性饮料一般含有牛磺酸、糖和蛋白质等,这些成分有一定的抗疲劳和适量补充钙、钾、矿物质、电解质等作用,比较适合体力损耗较大的特定人群和成年人,但某些成分却对老年人群、儿童和患某些疾病的人群来说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它不能代替蔬果,更不能代替普通的白水。
6宗罪
含添加剂
很多功能性饮料中宣称添加了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素。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讲,提倡从饮食中摄取这些营养素,饮料中添加的这些营养素,有的根本就不是来自于天然,其安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7宗罪
暂无国家标准
补水、补充能量、抗疲劳……”似乎一切具备此类噱头的饮品都可划归为功能性饮料。其实,市面上大多数饮料都可以做到补水这一点。而补充能量、抗疲劳的功能,则没有任何国家标准可以去验证。即是说,目前没有一个标准能说明什么是功能性饮料的。
大家习惯把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等具备一定功能性的饮料统称为功能性饮料。然而,在国家标准里面是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的。由于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功能性饮料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也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能够对功能性饮料作出准确解释。”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面对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饮料,建议消费者三思而后饮,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国家标准亟待出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