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消暑好去处——京城话茶馆8/6

食品产业网 2010-08-06 16:12 茶叶
消暑好去处 京城话茶馆-食品产业网
  炎炎夏日,北京的各类茶馆、茶社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生意十分红火。北京茶馆的历史悠久,在元杂剧中即出现多处描写街肆茶馆的情节。关汉卿的杂剧《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中,就有“在北棋盘街井底开着座茶房,但是那经商客旅、做买做卖的,都来俺这里吃茶”。元明清时期,茶楼、茶园不仅卖茶,也是戏剧演出的场所。很多茶楼后来衍变为剧场,如现在北京前门的“广和戏楼”,明清时称“查家茶楼”、“广和茶楼”,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至清末民初,各种不同类型的茶馆已遍布北京城乡,成为市民消闲和夏日消暑的好去处。

  到茶馆来喝茶的人,不仅是为了解渴,也是一种社交、娱乐方式和精神追求。为适应不同阶层茶客的需求,各类不同功能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大致可分为: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和季节性茶棚。大茶馆一般规模格局较大,环境宽敞,既有高档的“雅座”,也有普通的“散座”。茶客以八旗子弟、下层官吏、商贾人士等“长衫客人”为主。清末民初,北京的大茶馆有著名的“八大轩”,即: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北新桥的天寿轩;前门大街的天全轩、天仁轩、天启轩和阜成门内的天福轩、天德轩、天颐轩等。大茶馆一般也卖简单的茶点、酒饭,因其所卖食品不同,又分为专做满汉饽饽的红炉馆,专做小吃点心的窝窝馆以及兼卖酒饭的二荤铺等不同称谓。

  清茶馆是遍布京城街头巷尾单一卖茶的最普通的茶馆,规模不等,档次不一。平民百姓来这里喝茶消遣,小商小贩在这里沟通信息。有的清茶馆成为“攒儿”“口子”,也就是“人市”。各行各业打短工的,如棚匠、木匠、瓦匠、厨子、车夫等,就在清茶馆等雇主。老舍先生创作的人艺经典话剧《茶馆》,就是通过大茶馆沦落为清茶馆的情景,反映了旧社会京城的现实生活。清茶馆中颇有名气的当属现陶然亭公园内的“窑台茶社”。窑台是明清时的窑厂,康熙年间窑厂关闭,积土成丘,地势高峻,四周坑塘成湖,芦苇杂树环绕,别有一番野趣,文人墨客喜来这里登临远望,饮茶赋诗。当时许多著名的戏曲演员杨小楼、余叔岩、萧长华等,都居家南城,每天清晨常来这里“喊嗓子”,成为窑台茶社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