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是创新茶产业中介管理方式的一种
“当初我们协会的成立,是我省创新茶产业中介管理方式的一次探索。”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有关人士说。
我省一直是全国产茶大省,但在2003年以前由于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缺少一个全省性的统一的相关行业协会。随着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协会中介来联结企业、茶农与政府间的纽带。近年来,各类涉茶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立,到2008年,带“省”字头的茶叶专业协会组织就有5个。他们各自独立运作,为茶产业向纵深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他们与不同的政府部门联系,组建了各自的专家团队,开展的活动也有雷同之处,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企业负担。
2008年省“两会”期间,一份“组建一个全省性、综合性的茶叶中介服务组织”的省政协委员提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在反复研究提案提出的建议后,我省决定由退休省领导牵头,整合原有茶业中介服务组织的人才资源和网络资源,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应运而生。
说起这个协会的成立,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说,当时茶产业刚好面临一个新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非常需要整合所有的人才资源,思维的资源,组织的资源。把不同专业协会的力量集合起来,大家众志成城,握成一个“拳头”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统筹了原有的专家队伍和技术人才,统一了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平台,统一了市场推介活动,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降低转型成本
做大做强产业
近年来,我省茶产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营销渠道再造,从“微笑曲线”的低端向高端迈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然而,转型升级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担。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和散茶经营户,往往面临“不转型升级必垮,转型升级如果顶不住巨大的成本压力也垮”的两难境地。
对于这个问题,我省政府部门从宏观上把握,给政策、给项目,但把具体操作留给了行业协会。协会一头连着广大茶企和茶农,一头连着所有涉茶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广泛凝聚新闻媒体、爱茶人士等社会力量,唱响振兴闽茶的同一首歌。
依托行业协会这个纽带,我省搭建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品牌宣传的公共平台,整合政府不同部门的资金和力量,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和标准研究,实施整体品牌推广,引导企业抱团营销,降低了转型升级的成本。
海峡茶业交流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协会成立以来,他们通过三个方面全力推动茶产业发展。
一是保质量促生产。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茶叶受灾时组织调研和产销形势分析会;组织企业与外省业界加强交流合作,了解市场行情,交流学习先进技术;牵头制订行业自律公约;参加福建乌龙茶国家标准、福州茉莉花茶标准审定;推动有机茶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推行从种养到加工的庄园式茶园管理。
二是宣传推广促销售。协助举办了多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组团参加香港国际茶展、国际茶业大会等一系列省外大型专业展会,在展会上整体推介福建茶的区域品牌;指导各地举办茶叶评优活动;指导地方和企业申报认定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此外还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闽茶和茶企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帮助企业用最低的成本结识了新客户,构建了营销渠道。
三是紧抱团促交流促联合。积极推进成立茉莉花茶联盟、水仙茶联盟、铁观音同业公会等组织,促进同品种闽茶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积极推进与协调组织各地市协会和省外闽茶协会之间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