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企的品牌之路为啥这么难走? 12-21
中国茶企的品牌之路为啥这么难走? 12-21
茶者,南方之嘉木,东方之奇树也。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清风明月为伴,千年传承,轻灵秀巧,韵味盎然。与友会茶,一言一语仿若丝竹之音,松涛之啸;杯水之间,仿若林之幽静,鸟语花香。茶为心之初雪,意为人之甘露。品茶,出神、出趣、出慧、出智也。中国作为产茶大国,几千年的种植文化和工艺传承,打造出了很多名茶,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等等。地域牌子在国内那是一个响当当,可唯独没见哪家茶企做的有声有色,有说有道。大部分还都在市场一线上挣扎,称得上茶业知名品牌的寥寥无几。中国茶企做大咋就这么难,细细分析,不难明了。笔者就个人观点冒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文化的掩盖
真正喜欢喝茶的人是讲究修性的,与茶道大佬会晤品茶;品产地、品文化、品历史...却很少有人品这是哪家做的。如果是家没有文化的茶企产的,说出来还指不定成为日后茶场上的笑料。中国文化世界一流,中国人不管做什么总喜欢整个道道出来。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老祖宗的优良文化基因得到了超好的传承。产地有道道,什么武夷山、西湖啥的,无非都是在借助山和水向别人诉求我这玩意有文化;历史有道道,曾上贡过康熙大帝,给过尼克松等等人物,说来说去还是在诉求文化。唯独可怜的茶企没有啥道道,即使有很多也都摆不上大雅之堂。而好茶的人偏偏不太注重茶企品牌,他们更多关注是文化层面。笔者认为这块因素在阻碍茶企走向品牌之路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政府“大锅帽”
每个茶企的兴起,除了大量的商业资金注入宣传外,有个关键的因素不容忽视---当地政府。政府的介入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茶品牌的知名度,为啥,因为政府有钱、有人脉。政府需要政绩,需要对外地树立自己的形象。云南普洱市就是当地政府推崇普洱茶后而改的名字。但是问题又来了,政府不断的推广,导致茶叶品种认知远远高于茶企,人们也更认可茶种,至于哪家茶企产的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政府一直在忙活宣传茶种和文化,茶企们一看,反正消费者又不认我,先起个名字戴着政府给的“大锅帽”赚钱再说吧。
三、“小人”腐蚀
中国的茶商太多太多,从茶厂到企业再到经销商和个人,数不胜数。前段时间调研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很多经销商有了自己成熟的渠道后,基本就自己包块地自己去做品牌了。卖货么,无非就是品牌的拉力和渠道的推力,而这些小商贩们又控制了很多渠道,自己的品牌本来不行那就推产地和文化吧。本来品牌影响力就不足的市场,在被这些小商贩们一搅和,又回到了文化和产地。自己的品牌价值本来就很难与茶文化产地融合的茶企们,再被这些人一折腾,品牌之路又一次被石头砸晕了头。
四、消费人群的习惯阻碍
我们平时买东西,衣服、汽车、手机等等都会注重什么牌子的,但是买茶的人又有多少选择牌子的呢,家里有好茶我们会说这是某某茶种,在哪产的,有多少历史等等,却很少听到说这是哪家企业生产制作的。消费者的诉求倾向已经深深受前面提到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认知里已经形成固有的概念,好茶看品种、产地和文化,品牌跟茶 似乎没多大关系。消费者都有这种想法了,茶企们对品牌打造的热情自然降了下来。
除了上面的这些因素外,还有很多因素阻碍着茶叶品牌的成长,比如资金,老板营销From EMKT.com.cn的理念、团队等等,阻碍因素很多。有“东方魔水”之称的中国茶叶底蕴雄厚,怎奈干不过一个英国立顿,却是值得国人们深思,想要做起茶叶品牌来,需避其锋芒,不管是文化、产地还是竞争对手。文化这玩意在和平年代确是好东西,利于稳定啥的;至于在打江山,打品牌上看来有时候也不是很好使。怎奈茶又极具文化色彩的这么一个品种,怎么办?我们需破敌强中之弱,树己短中之强,切勿与消费者拧巴、对立。笔者认为未来走出去做大的茶业品牌一定是文化层次拿捏的很好的企业。(作者: 皇甫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