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记忆中的“粮票”
记者有一次在美国一家超市买菜结账,排在一位白发长者后面,发现他刷卡用的不是信用卡,后来得知,老者用的是美国“粮票”,其历史悠久,正式名称叫“补充营养辅助计划”。
粮票是上世纪中国定额配给时代的印记,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国家对个人实行定额配给。如今,“粮票”这一存在于中国人记忆中的东西却在美国大行其道。
幸亏还有粮票
发放粮票在美国始于1939年,当时的农业部向低收入家庭发放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色的两种不同的食品券,前者可用于购买各种食品:蔬菜、肉食等,当现金用;后者仅限于购买指定食品。如今,食品券从纸质变成了储值卡,据悉,每月政府会将一定数额的钱打到卡里,持卡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刷即可。按2009年美国公布的数据,大约每8个美国人当中就有1人依靠粮票解决3餐,领粮票度日人数比例之高,极为罕见。
40岁的马哈尼原籍埃塞俄比亚,她干过保姆,做过清洁工,月收入从未超过1500美元。金融危机后,失业的人太多,僧多粥少,零工也难找了,她常闲在家里。她告诉记者:“我停了电视、电话,这样就不用交电视电话费了。幸亏我还有粮票,否则我得饿死了。”
领取者必须是低收入者
1964年,有关粮票正式立法,相关事务由美国农业部管辖。农业部把“补充营养辅助计划”当作大事来做,每年下半年都要评选出6到8个粮票发得好的州,给予奖金鼓励。各州在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灵活掌握标准。粮票的发放标准是根据收入、家庭人口以及各州税收来定的。领取者必须是低收入的美国公民。三口之家每月收入低于1984美元为低收入,而单身月收入低于1174美元算低收入。美国农业部规定,公民30%的月收入用于购买食物,以此标准来计算,低收入的单身可以每月领取200美元的粮票,两口之家可领取367美元,总之,粮票额度按人数递增。孩子多的低收入家庭,有时候每月能有上千美元的粮票。税高的州,金额还会更高些。
粮票计划是只准持有者购买必需的食物,即填饱肚子,并摄入相当的营养,但不允许奢侈地吃,想吃得上档次,光靠粮票是远远不够的。弗兰克祖籍多米尼加,原在美国红十字会工作,金融危机中红十字会大裁员,他被裁员,开起了出租车。由于收入不稳定,月入1000美元左右,他申请了粮票。他说:“吃饱不成问题,但想喝点红酒什么的,还得自己掏腰包。”
开着高档车领粮票
粮票计划还需申请者提供住址证明,因而无家可归者是无权申请的。住房和车等资产又不算在申请者的收入标准内,因而开着高档车申请粮票者大有人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负责粮食卡申领的工作人员朱丽叶特告诉记者,原来申请者多为非洲裔、拉美裔等,金融危机以来,一些白人家庭也加入了吃粮票的行列。随着失业大军人数的日益增多,申请粮票的人也愈来愈多。记者熟悉的一位美国朋友说:“我原来一直嘲笑黑色星期五在商店门口通宵排队等着买便宜货的人,谁知我失业后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反过来,也不是所有低收入者都愿意申请粮票,因为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美国超市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尽管大多数超市内的标语写着:“我们接受粮票”,但有些超市是持粮票者绝对不会去的地方。美国超市中,价格最贵的当属“全食品店”,店内所售均为纯天然有机食品,持票人在此买不了几样东西。价格仅次于“全食品店”的叫“海瑞斯提特”,一般坐落在高档住宅区,50美元在此仅能买上两三样食品。美国较为便宜的超市有“简特”及“购物者”,持粮票者多在那里用卡,这些超市因而门庭若市。
美国高档住宅区
持票者若在高档住宅区食品店用粮票买食品,结账时,排在身后的非持票者会因持票者较为复杂的结账程序而不耐烦,或持票者会难免遭遇非持票者投来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目光。原本住在高档住宅区的人失业了,不得不领粮票了,一般会考虑先搬出高档住宅区,过维持温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