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购政策仍不明朗
小麦:托市价格再次提高 交易底价值得关注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国内多数地区普麦行情高位小幅波动,整体依旧呈震荡走高趋势;受产区加工企业成本增加、副产品行情低迷等因素推动,面粉出厂价格均有所上调;国家再次提高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三等白麦、混麦/红麦的提价幅度分别为5.56%和8.14%;第192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成交率17.4%,较上周提高1.5个百分点。
10月12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明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1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白小麦及混麦、红麦(三等,每斤)价格分别从0.9元和0.86元提高到0.95元和0.93元,分别提高0.05元和0.07元,品种价差从过去的0.04元缩小到0.02元,等级价差不变。
可以从此次调价政策中看出,首先,国家鼓励在中长期内粮食价格适度提高的方向不变,一来可以稳定粮食生产,二来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战略性粮食品种必须要由国家掌控,通过政策调控手段达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第三,较大幅度提高红麦最低收购价格,缩小与白麦之间价格差距是为了鼓励增加红麦产量,满足市场对小麦的多样化需求;最后,适度提价能够顺应市场预期,合理引导粮食价格涨幅趋于合理。
据市场反应,此次托市收购价格调整对市场影响较小,之前的小麦价格走高已经部分消化了这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目前各地之间的价格波动主要是根据当地的供求形势来变动。但也应看到,随着主产区农户手中余粮渐少,托市政策提高或将更加提高农户售粮的价格预期,从而导致惜售心理进一步加重。
“两价”中的托市收购价已经公布,那么交易底价是否会调整、何时调整、调整幅度和调整方式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个猜测,小麦行情将依旧保持“慢涨”态势,而作为对这个预期反映最明显的地区,河南市场在13日结束的小麦最低收购价竞价交易上成交量大幅上升,达58.3万吨,接近年内最高。预计后期托市交易成交状况将依旧保持高位,成交均价小幅提升。
玉米:收购政策仍不明朗,市场风险或将增加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表现坚挺,局部地区玉米价格有所反弹;本周CBOT玉米价格继续向上突破,并带动大连玉米期货合约创下历史新高,随后高位进行盘整。
经过前期玉米上市带来的价格季节性回调后,近期玉米市场重拾坚挺走势。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上市较早,玉米价格在十一之后再度走强,尤其是山东地区,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回到2000元/吨以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的玉米价格比较坚挺,新玉米收购价折合标准水分后也在1850—1900元/吨之间;河南中南部新玉米到站价格在1850元/吨附近,基本保持稳定。东北产区玉米收割接近尾声,但玉米上市量相对较少,部分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仍然在1750—1850元/吨之间,市场总体表现为高位稳定。
国内秋粮陆续上市也给政策玉米交易带来了降温,本周东北临时玉米(包括中央储备)竞价销售交易99.36万吨,实际成交31.26万吨,成交率为31.46%,较上周降低近6个百分点,成交均价1623元/吨,较上周降低10元/吨。跨省移库临出玉米投放61.06万吨,实际成交3.06万吨,成交率为5.01%,较上周下跌近5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1908元/吨,较上周下跌57元/吨。后期随着市场目光转向新玉米收购市场,政策性玉米成交将趋于清淡。
从目前国内玉米收购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玉米收购可能不会出现前期市场预期的火爆局面。首先,今年国家收购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与前两年玉米收购及补贴政策早早出台不同,今年的收购政策至今尚未有任何消息传出。从国家角度考虑,目前的“无为而治”可能是最合适的政策:利用市场供需关系自动调节市场价格,如果价格出现回调,适时可以启动政策收购,还能保证一定的收购量。近期市场不断有各种消息传出:大型国企不再介入今年的玉米收购、不再向东北产区10万吨以下的仓储企业提供贷款等,种种情况都表明国家稳定市场的指导思想。二是收购企业心态相对谨慎。尽管基于国内偏紧的供需关系和农产品(20.91,0.54,2.65%)通胀预期,各个市场主体普遍对市场持看涨预期,但目前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风险较大,而国家政策也是迟迟不决,让企业在收购市场上投鼠忌器。
鉴于上述分析,预计后期玉米价格仍将面临回调的压力。在东北产区,如果相关支撑政策全部取消,玉米价格回落的风险较大;而在华北黄海产区,局部地区1800元/吨的价位也可能不是最低点。不过从长来看,玉米供需偏紧、通胀预期持续、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尚未改变,慢牛行情仍然可期。在操作上,可以采取回调时适当买入的操作,不宜过分追高。
本周国际玉米市场表现疯狂,受USDA利好信息发布,CBOT玉米跳空高开,随后高位盘整,12月合约最高触及588美分/蒲式耳,达到近两年的高点。尽管从技术面来看,跳空高开后留下的巨大缺口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但在经济金融层面上,世界范围内的汇率争端使得美元持续走软,可能预示着这一波资金炒作行情尚未结束。
国内玉米期货市场受CBOT带动,本周开盘即出现涨停,表现出了内外较强的联动性,但现货基本面和技术面还是给期货价格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后走势缺乏指引。下周,如果外盘玉米仍有强势表现,大连玉米可能还有小幅冲高,但如果外盘一旦回调,大连玉米调整的幅度将超过外盘。鉴于目前外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操作上可以采取逢高空的策略,注意控制仓位。
稻米:后期行情整体以稳为主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国内南方产区稻米稳中有涨,但幅度不大,大米价格以稳为主;东北地区“抛陈纳新”导致新、陈稻米两极分化。南方临储稻谷竞价交易成交量较前期交易大幅提高近10万吨,达21.4万吨,而东北临储粳稻成交量创年内新低,为0.74万吨。
目前,一季稻上市量逐步增加。东北地区新粮收购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部分地区收购价格高出国家规定托市收购价格0.2-0.3元/斤。据黑龙江农委数据,截止10月5日全省收购水稻面积达3432万亩,占应收面积77%。市场预计今年黑龙江稻谷产量将同比增长3成左右。由于新米需求量不减,市场对黑龙江收购行情持续看好。由此引发农民惜售心理也日渐浓厚,大型粮食集团因目前市场价格高企、国家政策不明等原因,处于观望状态。据了解,目前佳木斯圆粒新稻收购价格在1.3-1.35元/斤,出米率在70%的长粒新稻在1.4元/斤左右。新米出厂价格受稻谷行情影响也有所提高,五常长粒大米2.12元/斤,虎林圆粒大米出厂价为1.88-1.9元/斤。相比新稻米,陈稻行情小幅走低。就目前形势来看,由于各级大米加工企业尚未全面收购,市场上新季稻行情相对较弱,价格继续上涨动力不足,待后期粳稻大量上市,行情或有所回调。
本周,中稻收获也即将进入尾声,部分地区中稻行情开始逐步走稳,主产区中籼稻收购价格在0.98-1.05元/斤,较开秤时持平或略涨。优质稻谷依旧受市场青睐,如丰良优、黄花粘等收购价在1.1-1.2元/斤。预计中籼稻后期行情将以稳为主,随着晚籼稻丰产在即,稻谷大量投入市场,价格将回归合理水平。由于今年政策影响大于往年,各类企业在收购过程中谨慎心理较以往加强,“售”与“收”之间的博弈心态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适度引导。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截至9月30日,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早籼稻676.1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25.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3%。
大豆:基本面空转多 大豆突破上涨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在10月8日晚美国农业部10月月度供需报告意外利多的刺激下,内外盘大豆期价在本周大幅上扬,放量突破前期整理平台,上升空间被进一步打开。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及港口分销价格均环比大幅上升,豆油、豆粕现货价格环比大幅上升,综合测算大豆初榨收益环比大幅上升并创年内新高。国内主产区新豆收获接近尾声,大豆临储收购政策仍未出台,新豆尚未批量上市。
本周CBOT大豆期价继续大幅上涨,连续突破1150和1200美分/蒲式耳两道整数关口,盘中创两年来的新高。在宏观经济面和基本面利多的双双配合下,大豆期价涨势强劲,并呈加速上涨的态势。本周基本面由空转多,在10月8日晚公布的美国农业部10月月度供需报告中,出人意料的调低了美国2010/2011年度玉米和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受此影响,当晚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期货全线涨停,之后维持大幅上涨走势。本周南美大豆主产区降水仍然偏少,虽然阿根廷较好的天气有利于大豆的播种,但巴西大豆播种仍因降雨不足导致延后,未来2010/2011年度南美大豆的播种面积及产量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层面上,由于本周美国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依旧疲软,市场对美联储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预期增强,美元指数本周继续下跌,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普遍上涨。预计短期CBOT大豆期价将考验1200美分/蒲式耳整数关口突破的有效性,呈现高位震荡走势,中长期看,大豆受宏观经济面及基本面的利多影响,期价已经突破2年来的箱体震荡区间,牛市格局已经确立,价格仍可看好,逢低买进仍是行情操作的首选策略。
本周,连豆期价紧随外盘走势,在10月11日全线涨停,随后呈高位震荡向上走势,盘中刷新年内新高。下周国家即将举行的临储菜油拍卖将对市场心理产生影响,市场传言下一步大豆临储库存也将作为调控手段进行抛售或转为地储加工。受此影响,短期内连豆期价走势或将呈高位震荡走势,涨势将趋缓。中长期看,国内大豆临储抛售预期将压制连豆期价走势,外强内弱的格局将再次出现,但由于目前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已经达到3900元/吨,国产大豆的比价优势明显,内外价格倒挂,后期外盘大豆期价的上涨将对国产大豆价格产生拉动效应,国产大豆将继续上涨。
本周,豆粕期价大幅上涨,走势较大豆、豆油要强。豆粕现货价格跟随期价大幅上涨,沿海地区43%豆粕现货价格在3550-3650元/吨,较上周大幅上涨300-350元/吨。短期豆粕价格涨幅过大,需方采购心态谨慎,粕价存在一定的调整需求,但中长期价格仍可看好。首先,进入四季度的传统消费旺季后,豆粕价格将获得需求回暖和成本上升的支撑;其次,下周国家将抛售30万吨临储菜油,该政策行为势必对食用植物油价格走势形成打压,为消化逐渐上涨的成本,油厂的销售策略仍会以挺粕稳油为主,未来豆粕的上涨空间将更为可观。
本周,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3700元/吨,环比上升100元/吨,进口大豆分销价为3900元/吨,环比大幅上升150元/吨。本周进口大豆成本明显上升,但豆油、豆粕价格环比上升幅度更大,据此综合测算的进口大豆初榨盈利环比继续上升,刷新年内新高。由于自7月以来大豆分销加工利润理想,近期更是连续刷新本年新高,港口大豆分销需求旺盛,库存压力减少,港口去库存化基本结束。在近期的油粕价格大幅上涨过程中,前期有库存的油厂和贸易商均获利颇丰,赚钱效应下市场对后市纷纷看好,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建立自己的库存,库存增加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中间“蓄水池”需求被放大,整体库存的上升将进一步放大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商务部于10月13日提高10月大豆进口量预测值,10月份进口大豆预报到港量由原先估计为332.18万吨调高至415.18万吨,超出原先预期83万吨,算上10月在内,我国大豆到港量已连续8个月高于400万吨,较高的大豆进口量已成为常态,这充分说明了近期我国大豆进口需求的旺盛。
本周,近月船期大豆进口成本环比上升,但国内油粕价格环比上升幅度更大,以近月船期进口成本及当前油粕价格核算的大豆加工由亏转盈。近月船期加工收益由亏转盈将刺激油厂对近月船期大豆的采购积极性,预计近期油厂定购的近月船期进口大豆数量将环比增加。
本周,国内主产区新豆收获接近尾声,收购价格环比上升,根据反馈的信息来看,国产大豆单产及质量均好于去年。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临储大豆政策将于近期公布,临储收购价3800元/吨,该价格较去年提高60元/吨,略高于目前主产区的收购价格,对主产区大豆价格有一定的提振作用。目前农户对大豆临储收购政策有所期盼,而主产区油厂也在等待大豆临储政策中加工补贴的确定,因此购销不旺。近期产区油粕持续上涨,油厂加工国产大豆收益环比上升至年内高点,油厂加工积极性较高。未来尽管国家临储价格将小幅提高,企业仍可能获得一定的加工补贴,因此加工收益仍将保持在目前较高水平上。预计在市场政策预期和油厂积极采购的心态下,未来产区大豆价格将逐渐上涨。
食用油:现货跟盘爆涨 小包装价格上调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美元持续走弱,资金加速向商品市场转移,包括油脂油料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劲涨,受此影响,国内食用油市场交易心理转强,现货价格在期盘带动下出现快速上涨,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也纷纷大幅提价,提价幅度在12-15%。食用油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价格的大涨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受美国农业部调低大豆产量和库存量利好影响,CBOT盘豆油12月合约一反在国庆长假期间的弱势,于8日涨停,并在近几个交易日震荡上涨。由于美联储即将启动第二轮货币宽松政策,美元走弱预期加强,资金加速向商品市场转移,因此本轮上涨还远未结束,短时小幅调整不改中长期向上趋势。本周,受外盘带动,大商所豆油1105合约9日跳空涨停,在随后几个交易日震荡上涨,但走势要弱于外盘,主要是国内政策调控风险加大。技术面看,大商所豆油1105仍在上升通道中,但政策调控压力随时可能显现。国庆长假后,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在期盘带动下再次爆涨,市场看涨心理强烈,购销也一度活跃。本周沿海地区一级豆油报价集中于9050-9250元/吨,较国庆前上涨450-850元/吨;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9100-9150元/吨,较国庆前上涨400-700元/吨;河南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9150-9200元/吨,较国庆前上涨450-800元/吨。此次爆涨,一是美国农业部报告出乎市场预期调减,利多效应加强; 二是10月5日日本四年来首次下调准备金利率成为导火索,市场预期美联储启动第二轮宽松政策,世界各国纷纷降低本币币值,货币战争打响,资金加速向商品市场流动,推动包括植物油在内的商品价格上涨; 三是豆油对外的高依赖性,使豆油价格不仅面临国内通胀压力,还面临国际市场上涨输入,成为游资进入的热点之一。宏观经济面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因此,虽然国内豆油供应流足,市场中期看涨心理趋强。随着国内植物油价格上涨,国家调控政策将陆续出台,如果政策到位,不排除出现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而国内滞涨的局面,2008年4月至7月初国内植物油现货市场就走出独立于国际市场的行情。预计下周国内豆油价格仍将在当前价位横震,为进一步上涨蓄势。
受外盘带动,郑商所菜油1105合约期价9日随着相关品种油脂油料一度涨停,随后几个交易日大幅震荡,走势要弱于豆油和棕榈油,技术面看,目前郑商所菜油1105合约仍在上升通道,但随着临储菜油定时定量投放,在现货打压下,菜油期价有回调需求。国庆后,国内四级菜油出厂报价在豆油、棕榈油等相关油品的带动下上涨,市场购销较为活跃。长江中游菜籽主产地区四级菜油出厂报价多集中在9400-9600元/吨,较国庆前上涨700元/吨。为平抑国内不断上涨的食用油价格,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下周三投放30万吨2009年临时存储菜油,底价在8500元/吨或能性较大,远低于当前四级菜油市场价,加之当前国内菜油价格和豆油、棕榈油存在一定的比价优势,因此企业参加临储菜油交易的积极性较高。估计下周三临储菜油成交率将会较高,平均成交价也会远高于拍卖底价,在9000元/吨上下的可能性较大。据笔者了解,临储菜油的拍卖有望常态化,每周三专场举行。目前国家临储菜油数量占国内菜油年产量的40-50%,因此,国家定时定量的低价投放菜油,增加菜油市场供应量,会对菜油有效抑制价格,预计未来几周,国内菜油市场期强现弱,现货价格随着投放量的增加处于滞涨状态。
本击,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市场表现的较为坚挺,基准合约盘中更是创下了27个月以来的历史新高。受外围美国大豆类期货和马盘毛棕榈油期货市场带动,大连棕榈油1105合约表现强劲,9日封停,随后几个交易日震荡向上,技术面看,下周国内棕榈油期价仍在上升通道中,但政策调控、马盘回抽等风险加大。国庆长假后,受棕榈油期价上涨及进口成本上升拉动,国内棕榈油现货销售价格快速上涨,但市场购销随价格上涨而下降,贸易商交易心态谨慎,不愿追高采购。港口24 度棕榈油分销价格8400-8600 元/吨,比国庆前上涨650-750元/吨左右。本周国内港口的棕油库存继续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这给国内的现货市场提供了心理支撑。由于目前马盘涨幅过大,随时会出现技术面的调整走势,预计下周国内棕榈油市场继续处于观望状态,虽然港口现货市场价格表现坚挺,但是实际的交投较为清淡,以执行前期合同为主,国内的24度棕油现货价格将在8500元/吨附近进行振荡整理。如果外围期货市场继续走强,则棕榈油现货仍有向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