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籼稻市场有望震荡走高
预期减产 国内籼稻市场有望震荡走高-食品产业网
近两年来,虽然国内食品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相关粮食品种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但受制于连续增产和供求宽松的影响,籼稻市场一直相对平稳,价格波动幅度不大。由于今年极端异常天气频频造访,稻谷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国内籼稻产量预期下降,供应压力将有所减轻,加上贷币供应持续宽松,通胀预期增强,籼稻市场有望迎来转机,预计后期将呈震荡走高之势。
籼稻市场转暖迹象明显
受减产影响,早稻价格高开高走,以此为契机,籼稻市场开始小幅走强,整体转暖迹象明显。
早稻价格高开高走。因今年产量下降,新产早稻上市之初开枰价格大都呈现高开,最低收购价预案未能启动。为防止早稻收购市场大幅波动国家出台了相关调控政策,但早稻收购价格仍震荡走高,虽然早稻收购旺季已基本结束,但价格依旧高位坚挺,目前国内早稻价格维持在96-101元/百元附近,优质早稻价格略高些。
中稻价格高开后有所分化。受早稻价格高走等因素影响,今年中籼稻收购价格也较去年高开,其后优质中籼稻继续小幅走高,普通中籼稻有所震荡。近期安徽无为县优质中籼稻收购价格108-109元/百斤,较国庆节前上涨了2-3元/百斤;芜湖县优质中籼稻到库价110-113元/百斤,较节前上涨4-7元/百斤;普通中籼稻到库价100元/百斤,较节前上涨2元/百斤。江西南昌地区新产晚稻“65002”贸易商车板价格108元/百斤,价格坚挺;湖北黄冈地区常规中稻100元-101元/百斤,价格稳定;荆州中稻大量上市,目前常规稻100元/百斤,较开秤初期回落1-2元/百斤。在早中稻价格走强和节日需求增加的带动下,陈晚稻市场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不大。
天气异常,籼稻产量预期减产
近年来,由于粳稻市场持续走强,种粮效益好于籼稻,南方产区部分地区籼稻种植面积下降,加上今年气候较为异常,极端天气频频造访,早、中、晚三季籼稻单产和质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籼稻总产量预计将较去年有所降低,籼稻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
早籼稻产量下降已经定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132万吨(626亿斤),比上年减少204万吨(41亿斤),减少6.1%。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早稻生长前期的低温寡照和后期洪涝灾害的影响。
中籼稻目前在进入收获期,产量还没有最终明朗。因今年双季稻面积增加,中籼稻播种面积或略降,加上异常天气影响,使得中稻整体收获期略有推迟,单产也受到一定影响,产量较去年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晚籼稻产量预计持平略增。今年晚籼稻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但生产形势相对严峻。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晚稻面积为9526万亩,同比增加180万亩。由于今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了晚稻的适期栽插。栽插期较常年推迟了一周左右,造成秧龄偏大、分蘖能力减弱、生育期延迟。加上今年南方地区中晚稻的病虫害成重度发生,中秋节后产区不同程度出现了低温天气,其中苏皖南部、湖北、湖南北部、华南、江南等部分地区出现了寒露风天气,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晚稻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晚籼稻面积虽然增加,但单产没有预期乐观,总体产量与上年相比变动幅度不大。
货币政策宽松,通胀预期再次增强
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竞相登场,蔬菜和食品等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推动了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走高。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3.5%,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为此,国家加强了通胀预期管理,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但目前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多变,10月初,日本央行意外降息,而美联储也有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意愿,国际货币竞相贬值。为应对复杂的金融形势,我国的货币政策预计也将继续保持宽松。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大宗商品再次出现暴涨,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断增加,通胀预期管理难度增大。
种植成本上升,农户对稻谷售价预期提高
今年农户对稻谷售价预期较高,且有不断抬升之势,集中售粮意愿不太高。原因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据了解,今年粮食生产的人工,耕地、机收和种子等费用均较去年上升,加上今年旱灾、水灾频发,病虫害发生较重等也增加稻谷种植成本。二是CPI指数不断走高,整个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通胀预期不断提升,而粮食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尤其是籼稻价格基本没怎么涨。三是国家不断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也增强了农户的看涨心理。因为价格预期较高,不少农户对当前的粮价并不满意,预计捂粮惜售现象将会增多。四是今年籼稻产量下降,也一定程度提升了农户对后市的看涨心理。
比价相对偏低,价值“洼地”有待发掘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籼稻市场走势一直较为低迷,2008年下半年基本在临储收购价附近徘徊,2009年继续徘徊在最低收购价附近,整个市场依赖于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才保持了基本稳定。只是在今年7月份后,因早籼稻减产基本明朗,中晚籼稻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籼稻市场整体才出现了小幅的上涨,但涨幅明显落后于粳稻。粳籼价差持续扩大,与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涨幅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籼稻与其它农产品相比比价偏低,“价格洼地”逐渐凸显。在籼稻产量预期减产和货币供应宽松的背景下,籼稻的价值终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价格洼地”也迟早会被填平。
最低收购价仍有上调可能
经过多次上调,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总体上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供应,预计后期国家仍有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可能。8月26日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时说,国家将继续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目前籼稻市场虽有小幅走强,但与今年的最低收购价差距并不大。一旦后期籼稻最低收购价上调,即使幅度不大,也会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后期籼稻市场有望震荡走高
在供求关系得到改善、通胀预期增强、农户售粮预期提高和跨国公司提价收购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籼稻市场上涨动力不断累积,后期走强机会增大,但短期空间不会很大。主要原因:一是中秋、国庆双节过后,短期大米需求减弱,企业与经销商收购意愿有所降低。二是目前正是中籼稻收获上市时期,后期晚籼稻也将面临上市,市场存在季节性供应压力。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当前国内CPI指数已连续较长时间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全球主要经济体又放任货币贬值,国家通胀预期管理任务很重。而要稳定物价,就必须使粮价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国家对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将长期保持高压态势,使其上涨幅度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当前国内籼稻库存充足,国家也有能力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因此,籼稻市场后期走势将是震荡扬升,短期幅度不会很大。
籼稻市场转暖迹象明显
受减产影响,早稻价格高开高走,以此为契机,籼稻市场开始小幅走强,整体转暖迹象明显。
早稻价格高开高走。因今年产量下降,新产早稻上市之初开枰价格大都呈现高开,最低收购价预案未能启动。为防止早稻收购市场大幅波动国家出台了相关调控政策,但早稻收购价格仍震荡走高,虽然早稻收购旺季已基本结束,但价格依旧高位坚挺,目前国内早稻价格维持在96-101元/百元附近,优质早稻价格略高些。
中稻价格高开后有所分化。受早稻价格高走等因素影响,今年中籼稻收购价格也较去年高开,其后优质中籼稻继续小幅走高,普通中籼稻有所震荡。近期安徽无为县优质中籼稻收购价格108-109元/百斤,较国庆节前上涨了2-3元/百斤;芜湖县优质中籼稻到库价110-113元/百斤,较节前上涨4-7元/百斤;普通中籼稻到库价100元/百斤,较节前上涨2元/百斤。江西南昌地区新产晚稻“65002”贸易商车板价格108元/百斤,价格坚挺;湖北黄冈地区常规中稻100元-101元/百斤,价格稳定;荆州中稻大量上市,目前常规稻100元/百斤,较开秤初期回落1-2元/百斤。在早中稻价格走强和节日需求增加的带动下,陈晚稻市场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不大。
天气异常,籼稻产量预期减产
近年来,由于粳稻市场持续走强,种粮效益好于籼稻,南方产区部分地区籼稻种植面积下降,加上今年气候较为异常,极端天气频频造访,早、中、晚三季籼稻单产和质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籼稻总产量预计将较去年有所降低,籼稻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
早籼稻产量下降已经定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132万吨(626亿斤),比上年减少204万吨(41亿斤),减少6.1%。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早稻生长前期的低温寡照和后期洪涝灾害的影响。
中籼稻目前在进入收获期,产量还没有最终明朗。因今年双季稻面积增加,中籼稻播种面积或略降,加上异常天气影响,使得中稻整体收获期略有推迟,单产也受到一定影响,产量较去年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晚籼稻产量预计持平略增。今年晚籼稻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但生产形势相对严峻。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晚稻面积为9526万亩,同比增加180万亩。由于今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了晚稻的适期栽插。栽插期较常年推迟了一周左右,造成秧龄偏大、分蘖能力减弱、生育期延迟。加上今年南方地区中晚稻的病虫害成重度发生,中秋节后产区不同程度出现了低温天气,其中苏皖南部、湖北、湖南北部、华南、江南等部分地区出现了寒露风天气,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晚稻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晚籼稻面积虽然增加,但单产没有预期乐观,总体产量与上年相比变动幅度不大。
货币政策宽松,通胀预期再次增强
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竞相登场,蔬菜和食品等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推动了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走高。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3.5%,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为此,国家加强了通胀预期管理,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但目前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多变,10月初,日本央行意外降息,而美联储也有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意愿,国际货币竞相贬值。为应对复杂的金融形势,我国的货币政策预计也将继续保持宽松。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大宗商品再次出现暴涨,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断增加,通胀预期管理难度增大。
种植成本上升,农户对稻谷售价预期提高
今年农户对稻谷售价预期较高,且有不断抬升之势,集中售粮意愿不太高。原因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据了解,今年粮食生产的人工,耕地、机收和种子等费用均较去年上升,加上今年旱灾、水灾频发,病虫害发生较重等也增加稻谷种植成本。二是CPI指数不断走高,整个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通胀预期不断提升,而粮食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尤其是籼稻价格基本没怎么涨。三是国家不断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也增强了农户的看涨心理。因为价格预期较高,不少农户对当前的粮价并不满意,预计捂粮惜售现象将会增多。四是今年籼稻产量下降,也一定程度提升了农户对后市的看涨心理。
比价相对偏低,价值“洼地”有待发掘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籼稻市场走势一直较为低迷,2008年下半年基本在临储收购价附近徘徊,2009年继续徘徊在最低收购价附近,整个市场依赖于国家的托市收购政策才保持了基本稳定。只是在今年7月份后,因早籼稻减产基本明朗,中晚籼稻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籼稻市场整体才出现了小幅的上涨,但涨幅明显落后于粳稻。粳籼价差持续扩大,与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涨幅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籼稻与其它农产品相比比价偏低,“价格洼地”逐渐凸显。在籼稻产量预期减产和货币供应宽松的背景下,籼稻的价值终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价格洼地”也迟早会被填平。
最低收购价仍有上调可能
经过多次上调,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总体上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供应,预计后期国家仍有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可能。8月26日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时说,国家将继续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目前籼稻市场虽有小幅走强,但与今年的最低收购价差距并不大。一旦后期籼稻最低收购价上调,即使幅度不大,也会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后期籼稻市场有望震荡走高
在供求关系得到改善、通胀预期增强、农户售粮预期提高和跨国公司提价收购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籼稻市场上涨动力不断累积,后期走强机会增大,但短期空间不会很大。主要原因:一是中秋、国庆双节过后,短期大米需求减弱,企业与经销商收购意愿有所降低。二是目前正是中籼稻收获上市时期,后期晚籼稻也将面临上市,市场存在季节性供应压力。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当前国内CPI指数已连续较长时间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全球主要经济体又放任货币贬值,国家通胀预期管理任务很重。而要稳定物价,就必须使粮价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国家对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将长期保持高压态势,使其上涨幅度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当前国内籼稻库存充足,国家也有能力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因此,籼稻市场后期走势将是震荡扬升,短期幅度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