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粮库空仓的现象在吉林较为普遍

食品产业网 2010-11-25 14:17 粮食
企业抬价抢玉米,吉林多家粮库“颗粒无收-食品产业网
  昨日(11月24日)上午,傅广锐在楼道内,已走了好些来回。作为长春市劝农国储库的主任,这样的焦虑状态,已经持续了数月,“今年情况太特殊了,现在粮库内没有粮食。”

  他尔后用手往窗外一指:“往年这个时候,粮库的院子内,停满了卖粮的车辆。”

  从二楼窗口望去,偌大的院子,空无一人。可容数车通过的大门关闭,一间间仓库前面,几天前下的雪,还未消融。

  时下正是秋粮收购的黄金季节,然而这些粮库并未续演上年的热闹场景,今年格外冷清。

  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调查发现,粮库空仓的现象,在整个吉林较为普遍。

  然而,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吉林2010年粮食获得丰收,全省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90亿斤。

  产粮大省多家粮库空仓

  目前粮库空仓的情况,在吉林粮食集团嘉实粮库同样存在。记者在该粮库的大院内,看不到一辆运输车。旁边的粮仓,冷冷清清地杵在那里。

  七八名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屋内聊天。该粮库主任满脸忧虑:“现在粮食市场价格很高,我们根本收不了,收上来也是赔本。这个容量达2万吨的粮库,现在里面没有一点粮食。”

  他认为,今年的情况很特殊,主要是淀粉、糖这些价格大涨,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产品的附加值更高。于是,加工原料需求猛增,去年此时玉米收购价为每吨1700元,现在最高涨至1900元。

  记者随后来到长春市泉眼粮库,这个同样有2万吨容量的粮库,如今关着大门。在办公区的二楼,一位刘姓主任说,现在粮库空了。

  粮食丰收后农民更惜售

  一面是粮食的丰收,一面是粮库的空仓。这是为什么呢?

  上月中旬,吉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守臣表示,初步预测,今年的粮食产量将会打破2008年568亿斤的历史最好水平,再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目前秋粮早已收割完毕,但受制于种种原因,农民惜售心态强烈。

  长春市劝农山镇钱家村村民钱春晖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村的70多户人家,全将今年的玉米囤积下来,等待价格进一步提高。

  自10月以来,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持续攀升,以亚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大成集团为例,目前其收购价涨到每斤0.84元。该公司副总经理郑贵臣表示,“农民现在惜售太严重,价格越涨,他们越不愿意卖。”

  加工企业涨价“抢”粮

  知情人士向记者称,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了充分挖掘市场原料供应,跟市县一级的粮库合作,让这些粮库为加工企业“服务”。

  记者来到长春市外某粮库,一位高姓粮库主任称,现在粮库里基本上没有存粮,主要是农民不愿售卖。

  问及该粮库所收粮食去向何处,高主任说,主要给一些深加工企业运送。其后,见记者正在录音,他接连改口说没有向这些企业送粮。不过记者注意到,该主任和粮库工作人员身上所穿的棉服上,都有某著名深加工企业的LOGO。

  肇始于2008年的吉林粮库改制,要求市县不再保留由其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将地方国有粮库通过上划、兼并、重组、破产、出售等方式,完善中央和省储备粮体系建设。这以后,曾经遍布各乡镇、大小不一的粮库悄然退隐,粮食购销的主渠道,渐渐移位于中央、地方储备粮等管理体系。

  前述知情人士称,改制之后的一些粮库被人买下,成为粮食深加工企业的“附庸”。

  国储粮库酝酿提价收粮

  “农民惜售是一个原因,惜售是因为价位不断抬升,而深加工企业是‘抬价’的市场主体。”傅广锐分析说,吉林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太多了,收购商将玉米全部运到加工企业售卖,而不愿意送到粮库。

  郑贵臣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吉林玉米产量每年在2000万吨左右,玉米深加工企业消耗差不多1000万吨,仅大成集团每年就消耗玉米400多万吨。

  作为世界玉米加工的 “第一车间”,吉林省早在2008年就提出目标,将打造世界级玉米深加工基地。

  今年11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要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关闭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傅广锐表示,粮库在价位上一直不能与深加工企业抗衡,“应该关停一批没有资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由于劝农国储库收粮不成,傅广锐说,“我们将考虑适时进入市场收购,但绝对不能按照粮食最低收购价来收,那样百姓还是不愿意卖,要以市场价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