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问题仍起争议
连续七年丰收 粮食安全问题仍起争议-食品产业网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312亿斤),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
那么,连续七年丰收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了呢?日前,在北京工商大学举办的“粮食产业对外开放研讨会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专著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再起争议。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冯华认为,在粮食安全问题中,不能仅仅将自给率作为衡量标准,供过于求产生安全问题,供不应求也不利于粮食安全。“既要立足粮食问题研究粮食,又要跳出粮食问题研究粮食。”冯华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越开放粮食越安全。
冯华认为,要通过开放的市场来解决问题,不能立足于一国来保证粮食安全,要立足于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市场。由于我国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在国外建立粮食基地,比如在巴西建。
此前,持有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他认为,当今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恰好就是自给自足的政策,依靠贸易和交换才能保证粮食供给的安全。
不过,出席上述会议的国家粮食局专家丁声俊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讨论粮食的对外开放很重要,粮食安全应该列入国家级安全的层次上去,涉及到粮食主权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现在外资以不同的方式向粮食渗透,是否有一天粮食主权会被外国控制?”丁声俊表示,不是所有的发展都是安全的。
据悉,今年的小麦收购,国际四大粮商中的法国路易达孚、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等一些外资企业相继加入,外资此举被业内解读为“掌握国内食用油话语权之后的新一轮跑马圈地”。
有专家认为,这是国家收储系统出了问题,“国家本来应该高价从农民手中收粮,引进外资是用一个错误纠正另一个错误……粮源就应该掌握在国家手里,垄断地位不能打破。不能意识形态化搞改革,不是国退民进就一定对,该进的一定要进。”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告诉记者:“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书中,根据我们研究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为“比较安全”,但大豆存在潜在风险;我国粮食流通性安全为“比较安全”,但产后物流损失较大;我国粮食消费性安全为“比较安全”;我国粮食安全宏观调控安全为“比较安全”。所以,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属于比较安全等级。”
那么,连续七年丰收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了呢?日前,在北京工商大学举办的“粮食产业对外开放研讨会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专著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再起争议。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冯华认为,在粮食安全问题中,不能仅仅将自给率作为衡量标准,供过于求产生安全问题,供不应求也不利于粮食安全。“既要立足粮食问题研究粮食,又要跳出粮食问题研究粮食。”冯华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越开放粮食越安全。
冯华认为,要通过开放的市场来解决问题,不能立足于一国来保证粮食安全,要立足于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市场。由于我国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在国外建立粮食基地,比如在巴西建。
此前,持有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他认为,当今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恰好就是自给自足的政策,依靠贸易和交换才能保证粮食供给的安全。
不过,出席上述会议的国家粮食局专家丁声俊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讨论粮食的对外开放很重要,粮食安全应该列入国家级安全的层次上去,涉及到粮食主权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现在外资以不同的方式向粮食渗透,是否有一天粮食主权会被外国控制?”丁声俊表示,不是所有的发展都是安全的。
据悉,今年的小麦收购,国际四大粮商中的法国路易达孚、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等一些外资企业相继加入,外资此举被业内解读为“掌握国内食用油话语权之后的新一轮跑马圈地”。
有专家认为,这是国家收储系统出了问题,“国家本来应该高价从农民手中收粮,引进外资是用一个错误纠正另一个错误……粮源就应该掌握在国家手里,垄断地位不能打破。不能意识形态化搞改革,不是国退民进就一定对,该进的一定要进。”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告诉记者:“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书中,根据我们研究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为“比较安全”,但大豆存在潜在风险;我国粮食流通性安全为“比较安全”,但产后物流损失较大;我国粮食消费性安全为“比较安全”;我国粮食安全宏观调控安全为“比较安全”。所以,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属于比较安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