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
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
万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粮食科技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总结了“十一五”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并对做好“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第一要务;二是要突出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和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要强化粮食科技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组织实施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在粮食主产省建立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四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粮食丰产科技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作;五是增加粮食科技投入,逐步完善粮食科技稳定支持的长效机制。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陈传宏代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联合办公室作了“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工作报告。“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自2004年开始策划,2006年正式实施。5年来,工程充分发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政府引导和市场为主体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实施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强化了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一田三区”建设,工程实施涉及12个粮食主产省的251个县(市),占全国粮食主产区680个产粮大县的36.9%。通过工程实施,5年累计建立“三区”面积8.35亿亩、增产粮食4866万多吨,增产粮食占全国同期的17%以上,单产增加是全国平均的2.7倍;组装集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作物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使核心区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灾害损失降低15%以上;创造了长江中下游单季稻亩产超900公斤、双季稻亩产超1325公斤,黄淮海地区小麦亩产超750公斤、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1700公斤的新纪录,为全国粮食大面积高产树立了典范,也为实现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张来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省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部署,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具有相对系统的设计,为粮食7年连续丰收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三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实施的12个省共组装出180套具有区域特色、适合不同生产需求的粮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使核心示范技术真正在农业生产中得以突破;四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积累了良好的方法与经验,孕育了新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张来武强调,“十二五”期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目标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艰巨。要以科技为机芯,以政府行政力量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机制为两翼,引入农村科技创业专项行动,通过“一机两翼”推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深入发展。要以提高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果大面积推广,最终使农民增产又增收。要不断完善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用新型工业化方式带动现代农业,以企业家的精神带动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力量,提升农民收入。科技特派员通过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参与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定能为我国粮食丰产、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三化同步发挥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表彰了“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十二五”工程的实施进行了部署。黑龙江等9个省的领导在会上作了发言。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与13个实施省分别签署了“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协议。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将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继续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并以此为重点,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