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粮食作物“节约用水”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我国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9月9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简称“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据他介绍,水资源短缺长期限制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显示,我国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2%,全国因旱灾年均损失粮食300多亿公斤,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而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70%以上。因此,开展生物节水分子机制研究,充分发掘和提高作物在缺水条件下的生产潜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成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战略性课题之一。
由宋纯鹏教授负责的“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项目,承担了这一重任。
“抗旱研究最终的任务与目标是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培育既抗旱又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提高作物抗旱性和干旱条件下的增产潜力。我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小麦、玉米是我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课题组主要针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立足于生产应用,开展作物抗旱机制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生物学机制研究。”宋纯鹏表示,这将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方法和重要技术保证。
根据项目研究目标,课题组将阐明作物节水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基础,为提高我国中低产田的粮食产量,以及缓解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威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节水抗旱相关新基因,培育节水抗旱水稻、小麦和玉米新品种,使作物在产量基本保持不变情况下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节约农田灌溉用水。
此外,项目还将培养和凝聚一批节水抗旱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作物节水抗旱研究领域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