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把肥沃黑土地建成可靠大粮仓”的目标,我市把粮食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双增”工程。2011年,我市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66.9亿斤,比上年增产27%,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为我省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我市农民多年来以种植大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针对这种情况,我市紧紧抓住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种植结构,制定了《2011-2013年黑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黑河市水稻、玉米、马铃薯生产发展规划》,确定了建立“三三”轮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目标。各地通过算账对比、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粮食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逐步把调整种植结构变为农民的主观要求和自觉行为。2011年,全市种植结构呈现“六增一减”,小麦、玉米、薯类、杂粮杂豆、水稻、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分别比上年增长29.6%、27.4%、48.2%、30%、19.9%、84%,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到1004.29万亩,比上年减少10.2%,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大豆面积缩减10%的目标。特别是玉米种植“异军突起”,种植面积达到123.78万亩,并喜获丰收。单产达到379公斤,总产达46.92万吨,成为农业种植的新亮点。
推进局市合作共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农垦现代化大农机和农业技术优势明显,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实施局市共建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嫩江县召开了全省场县共建农业现场会,推广了黑河经验,促进了局市合作共建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三次与省农垦总局、农垦九三、北安管理局领导进行工作会谈,并组织召开了场、县、乡合作对接会,帮助11个农场与21个乡镇结成共建对子,落实了58个合作共建项目。全年跨区作业面积452万亩,共建农机合作社42个,完成“三代”面积712.2万亩,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辐射推广农场模式化栽培技术553万亩。在逊克县规划建设了核心区为2000亩的场县共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垦地联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万亩,开展航化作业25万亩。据测算,全市通过开展“三代”共增产粮食6.26亿斤。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水利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市牢牢抓住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水利、农机建设的难得历史机遇,2011年新建1000万元以上大型农机合作社8个,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社达到227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新打抗旱井559眼,维修机电井136眼,维修抗旱设备204台(套)。2011年,全市还投入春耕资金29.11亿元,投入支农资金5920万元,落实国家和省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农业政策资金8.88亿元。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市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实现不增土地增效益。2011年聘请了省级专家、农场专家组成讲师团,深入到6个县(市、区)开展巡讲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53期,培训农民23万人次。建设科技示范园区75个,重点推广增产技术10项。实施高产创建面积662万亩,增产粮食2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