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高度来定位
5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小四轮”已变成了385马力的拖拉机。以前看老天脸色吃饭,如今旱涝保收,昔日贫瘠的黑土地如今变成了大粮仓。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肇东时提出的“把黑龙江省肥沃的黑土地变成国家可靠的大粮仓”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要求,肇东市把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站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高度来定位,放在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更高层面来研究,作为党委政府“一号工程”来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传统农业到设施农业的战略升级
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是旱作农业区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的首要前提,也是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5年来,肇东市整合项目资金5.5亿元,重点推进了平原水库除险加固、涝洲泵站更新改造、五里明引松灌溉、坤泥河小流域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五大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1.5亿元,农民自筹资金24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100万元,新打抗旱水源井3400眼,机电井总量达到7600眼。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新上包括时针、平移、卷盘式喷灌等大型喷灌设备460台(套),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128万亩。
以国家、省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为拉动,投入资金1.62亿元,其中争取农机合作社资金1.15亿元,自筹资金4700万元,新组建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16个,仅去年就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0个,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26个,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4210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
从分散到集中,规模经营越走越宽
“现在一亩地纯收入800多元,再加上出去打工,我们家一年收入4万元一点问题没有,现在家里生活真是宽裕了。”加入玉米种植合作社4年来,东升村农民李学很感慨。5年来,肇东市以抓流转、谋合作、促统一为重点,着力采取三条途径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在五里明镇率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行“收入保底、盈利分红、风险保障、权益保障”四项惠民机制,全市组建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426个,入社农户达到2.3万户,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112万亩。通过租赁、转包、出让、出租等形式,向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龙头企业等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8万亩。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牵动,通过采取代耕的方式,实施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机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以代耕方式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万亩。
高效栽培模式“给力”标准化生产
五年来,肇东市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实施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使农技推广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得到明显提升。围绕玉米、水稻、蔬菜三大主导作物,探索建立了符合肇东实际的“40字玉米吨粮田”(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深松整地、小垄密植、包衣滤水、机械播种、节水灌溉、化学防控、防暝促熟、早种晚收)、“28字超级稻栽培”(选用良种、两段育秧、精管秧田、超稀摆插、水层管理、化学除草、防病灭虫)和“棚室蔬菜”栽培模式,全市深松整地面积达到257万亩,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全覆盖,玉米、水稻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90%以上。
同时,坚持沿线沿路、规模推进、集中打造,大力度建设了玉米吨粮田、优质水稻、设施农业和绿特色种植4条示范产业带,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精品的原则,在产业带上,重点打造了五里明镇7万亩吨粮田、马铃薯智能化原原种繁育基地,肇东镇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五站镇千亩设施蔬菜,黎明镇万亩高产创建等30处高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点线面一体化示范带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