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当前粮食安全潜在压力大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粮足天下安。近日,记者从人行湖南省衡阳市中心支行获悉,位列全国粮食产销百强县之一的衡南县,当前粮食安全潜在压力大,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据了解,衡南县是2003年至2007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37万户居民中,农业户29万户,占比为78%;耕地面积8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8万亩),全年早、中、晚三季种植面积106万亩,粮食总产值49万吨,商品粮18万亩。近年来,由于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其粮食安全问题逐步显现:
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及粮食商品量逐年减少。该县2008年至2010年粮食收购量分别为10.3万吨、9.5万吨、7.8万吨,平均每年下降1.3万吨。通过分析,导致粮食商品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农田被大量征占;双改单现象越来越普遍;经济作物、养殖业、杂交制种等挤占粮食种植面积;耕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生资价格涨幅较大,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增加田地投入;自然灾害频发,直接造成粮食减产等。
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下降。衡南县有近50%的农田仍然靠天吃饭。虽然主干渠道近几年来得到了改善和加固,但有的已荒废无用,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有效面积不增反降。部分乡镇的小溪小港、排水沟渠得到了维修疏通,但大多数仍维持原自然状态,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三是农民储粮环境差,农村储粮损失巨大。目前,农民储粮方式很多,但普遍不规范不安全。经抽样调查,农村储粮损耗率达到了7%至12%。有的农户储粮新老混搭,一年四季不杀虫,虫蚀率达到40%。据此计算,全县农户年末储粮达9万吨,按10%的损耗率计算一年损失0.9万吨,相当于2万亩农田的单季产量,损失惊人。
四是粮食质量普遍下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近几年来,购销主体呈现多元化。农民收割粮食后,凡是需要销售的粮食基本上不车不晒,水、杂超标,夹有的芽谷、霉谷和黄粒米超标。若加工出来后,成品粮水份过高,不利于安全储存,极易变质带霉,食用隐患多。
五是产销数据统计网络不健全,数据信息失真。2004年粮食企业改制后,产销数据一般靠局部调查,再分析推算统计上报。农业和统计口径也失去了基础数据采集点,靠的是乡镇一级估算上报,有的甚至是从上到下反推估算上报。数据采集失去真实性,上报数据按需填报的现象经常发生,很容易造成误导。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一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认真抓好“米袋子”工程和粮食丰产工程,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下降。
二要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坚决打击和取缔违纪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普及高效经济作物的关系,保证粮食种植的有效面积。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完善土地流转和租赁制度,鼓励粮食购销企业与粮食生产者或协会组织,通过“公司+基地”模式或公司直接投资入股创办基地等各种形式,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至30%-40%,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粮食直补政策,按农民提供的商品量进行补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稳定粮价,防止粮价大幅波动。
三要加快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增加储备规模,并将储粮费用纳入地方预算。
四要努力提高农民储粮水平。加快推进科学储粮技术进农村的步伐,政府安排资金扶助农民改建储粮仓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培训和实地辅导储粮及防鼠、治虫和防霉等实用技术。
五要建设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发扬坏粮不出村的优良传统。督促粮食行政部门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力度,重点是加强粮食加工企业入库、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的检查监督,做到不合格的粮食不收购、不加工、不销售。
六要加强粮食市场统计监测。从信息采集、统计类总上报、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畅通快捷的粮食信息采集上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