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盐豆的故事
炒盐豆的故事
查遍了中外名家的食谱,翻遍了美味佳肴的目录,都找不到炒盐豆这道菜名。从前,炒盐豆可以说是北方穷苦人家的常菜。在我的记忆中,炒盐豆这道无名小菜却是我家两代人日常生活的主菜。
回想已逝的岁月,每到秋季每家都要储存大量的土豆、白菜和萝卜等秋菜,准备冬春长达六、七个月时间食用。可是我们全家六七口人挤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泥坯屋里,连人都住不下,哪里还有储菜的地方。只能在地桌下面挖个小窖,储存少量的土豆和萝卜,还不够吃两个月的,就吃没了。漫长的冬春两季,基本是抱着空菜碗下饭。
天无绝人之路啊!我家也学会了炒盐豆这道常菜。黄豆价格比较便宜、储存又不占地方、还不会发霉变质,可以常年食用。有了炒盐豆,总比无菜下饭强得多。
我家炒盐豆最突出的特点是增量,每顿饭,用上二两黄豆炒熟后,倒入盛浓盐水的碗中,罩上个盘子一焖,十几分钟过后,原本是多半碗豆子,顷刻间变成满满一碗。一家人立刻围拢到饭桌旁就着炒盐豆下饭。老爹爹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吃炒盐豆只许用筷子夹,不许用汤匙舀。”这样一来,再能夹的每次只能夹一粒,防止了多吃多占。再说,还有浓盐水伴着,一次想多吃几粒还嫌齁得慌。一家人吃完这顿饭,炒盐豆往往还有剩余。
我成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跃进”岁月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保证不了。平时上班工作,一天三顿饭,别说没菜,即便是有菜也没有时间炒。而炒盐豆的另一个优点是省时间,只要将炉火升着,三四分钟可以炒熟,十几分钟可以焖好,所以炒盐豆这道菜一直延续到我的中年。
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企盼着改善一下生活。为此,我老伴的炒盐豆技术,又有了新发展。几个月积攒上点儿豆油,偶然一次炒豆多加点油,加少量盐不用水焖,这样虽然不增量,但味道好,我家起名叫“炒油豆”。每逢过年过节,下狠心豁出二两油,把黄豆头一天用水泡上,第二天把膨胀的黄豆用油炸了,加上少许盐面,我家起名叫“香酥豆”。在饥饿中,见上一点点油腥,就十分可口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饭桌上,炒盐豆这道菜愈来愈少了,近十年来几乎绝迹了。特别是塑料大棚时兴之后,一年四季青菜不断,即或是在严寒的冬季,随时可以买到扁细的韭菜,嫩绿的黄瓜,紫色的茄子,鼓溜儿的豆角,又红又大的西红柿,那鸡鸭鱼肉更是满街皆是,想吃啥就可以买到啥。每逢过年过节,那大虾焖得鲜红,带鱼煎得酥黄,烧鸡烤得深红,精肉炒得喷香……满桌子菜肴却少了炒盐豆。
一盘菜可以印证生活的变化。从炒盐豆到“四季青”和鸡鸭鱼肉的丰足,折射出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