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 十元买两根成“奢侈品”,“天价大葱”之谜
揭开 十元买两根成“奢侈品”,“天价大葱”之谜
人大在今天温家宝答记者问后闭幕,但是关于两会的话题却并未结束。两会期间曾有代表、委员“闲来无事”到北京的菜市场了走了一遭,调查10元钱购买力,结果发现现,如今的10元钱在北京仅能买两根葱。
10元两根的“天价”大葱,消息一出,即“震惊”全国,日益“发酵”,迅速成为全国舆论热议的话题。大批民众通过或网络或媒体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天价大葱的不满,大呼生活压力大,买不起。舆论媒体们也纷纷为天价大葱找“谜底”,结果发现现如今的大葱价格又有如当年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农商品一样,因“天气原因货源紧缺,加之种植规模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大葱价格高涨,而天价大葱的结果也犹如当年的蒜、姜、豆、糖等农商品价格飞涨的结果一样,农民获利微薄,而消费者又不得不为这飞涨的农商品价格“埋单”。而这“过山车”式的农产品价格起伏,无论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还是作为消费者的平民百姓,均“深受其害”,时常活着“水深火热”的通胀压力当中。
农产品怎样才能够走出“大涨大跌”的怪圈,当然也成为了今天舆论媒体们再次发问的问题。
每年“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都是两会的热议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控制通胀保障民生,更是各代表委员们争相议论并积极建言献策的焦点问题。然而,谷贱伤农,通胀伤民的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起起伏伏仍每年都在上演。似乎这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
然而,事实果真是没有谜底的谜题吗?
在两年前,当“蒜你狠、姜你均、糖高宗、豆你玩、猪飞天”等农产品价格暴涨导致民众通胀预期高涨之时,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新闻媒体曾对这些农产品价格暴涨背后的“故事”做过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农产品价格暴涨的背后,虽然有天气影响种植、病虫害等影响因素,但是时时闪现的“游资”背影,则成为这些农产品价格暴涨最重要的推手。在价格暴涨的心理预期下,缺乏市场掌控能力的大量农民开始纷纷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相关农产品的种植规模,然而时隔一年之后,相关农产品价格却出现暴跌,不少农民损失惨重,举债扩张的农户更是到了倾家荡产的悲惨地步,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然而,即便农产品价格大跌,一如白菜、卷心菜等新鲜果蔬产品哪怕跌至几分钱、几毛钱的收购价,消费者仍然不得不以高出收购价数倍以上的价格购买这些农商品,在舆论媒体的追踪调查下,发现高企的油价、高昂的高速公路收费、高涨的农产品市场的管理费等等税费,竟然占了农产品销售价格的一半以上,以至于郎咸平曾抨击道,“最后一公里决定着中国的菜价”。
如此一来,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的谜底也因此而明白了。
其一,实业经营的经济环境在当前的权贵资本的挤压下,日趋恶化,没有了出路的产业资本需寻求出路,而这个出路却并不是回到实体经济之中,而是幻化成了“游资”。适逢2009年中国政府的天量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流动性泛滥,这给“游资”力量的集结提供了相当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游资”操纵农商品价格成为了可能。
其二,尽管中国农业自建国以来,获得了相当的发展,粮食作物更是连年增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八连增”。然而,中国农业在信息采集、信息渠道、信息共享等方面显然远远的落后于今天日新月异的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地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的生产指导更是几乎没有,尤其是在那些国家粮食安全并不关注的领域更是如此,而农民本身又没有充足的市场意识,结成种植联盟及市场联盟,农民个体本身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走向。
与此相反,掌握着巨量资金的“游资”往往有着相当的市场走向的把握能力。在信息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缺乏政府保护的农产品领域往往就成为游资冲击的对象。
其三,目前中国政府掌握着所有的铁路运输资源,掌握着全球80%以上的收费公路,加之中国的税负高企,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到中国社会物流总量的18%,远远的高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仅约9%左右的社会物流成本比重。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海洋石油(0883.hk)三大石油巨头又垄断了中国的石油经营,中国的油价高企不下,甚至于远远的高于美国的油价水平。同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产品的消费需要从全国调剂,这样也加大了中国农产品的社会物流成本,而这些增加的燃油成本、高速公路收费、铁路运输成本等等社会物流成本均会摊算到农产品价格当中。当农产品进入到城市以后,农产品又不得不为进入政府指定的农产品集贸市场再度付出高昂的费用,这些费用也要摊算到农产品价格当中去。如此以来,农产品价格有焉有不高之理?简而言之,政府部门对物流资源的垄断、农产品经营市场的垄断成为了推高农产品价格的又一“黑手”。
掌握并垄断着金融资源、物流资源、市场经营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机构,是操控并推高天价大葱的“罪魁祸首”;而政府部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作为或是乱作为,则是使得农民个体市场抗风险能力趋弱的主要原因。
假使政府能够建立其全国共享的农产品产供销的市场信息,并推动、促进农民在市场规则之下建立强大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业生产中,政府给予足够的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信息指导,又怎么还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呢?至少可以帮助农民增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假使政府部门或是相关的垄断国企,减少或是放弃物流资源、金融资源、市场资源的超额垄断收益,或是国家立法部门通过立法限制相应的政府部门或是国企获取超额垄断收益,国家相应部门在打击囤积居奇方面积极作为,消费者又怎么会去购买那10元两根的天价大葱呢?
(谭波撰稿)
“天价大葱”谁之过
“天价大葱”谁之过
今年北京出现了一斤六至七元的大葱,十元钱只能买两棵,而去年同期,一斤大葱才几分钱。有农户解释,出现高价葱是因为今年很多农户都转种别的作物,大葱的种植面积少了很多;天气寒冷导致北方大葱迟迟不能供应,而南方大葱进货价就比北方的高出一倍左右。(3月14日人民网)
“天价大葱”加重了市民的负担。但于农民,也并非就是幸事。近年来,不少农产品都走上过“过山车”似的涨跌之路。“现在葱价高,农民种葱的积极性就强,葱一年又不止收一次,到时候种的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实际上,就在去年,“到处都是卖不出去的葱,堆得哪儿都是,跟小山似的。”
如一位农户所说,政府如能加强监控,及时提供信息,这种大跌大涨完全可以避免。“现在我们就像没头的苍蝇,种多少都要凭感觉,结果总是赚一年赔一年。”显然,虽然身处信息社会,但尤其在农村,依然有着许多信息闭塞的角落。信息的不对称,让农民无论种植还是营销,都处于听天由命的无助、被动状态。实际上,信息闭塞导致的不真实的信息,不仅影响本季农产品的销售,直接损害农民的眼前利益,而且还将误导下一季的市场预测和生产安排。
应当看到,目前大市场的格局和形态,以农民的经验和视野,还难以驾驭自如。要让个体化生产和经营的农民自己去搜集信息,去伪存真,把握规律,作出准确的判断,以此指导生产和销售,也确实勉为其难。
这或许正是时下许多农民致富的一大盲区。郞咸平教授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不是政府退出,就是市场化了。确实如此,比如,于大葱,有关方面从生产指导到市场营销,全然撒手不管,于是,“去年,一斤鸡蛋等于三斤大葱;今年,一斤大葱等于两斤鸡蛋。”这样的“市场化”,无异于市场的灾难。
正是因为农民对市场缺乏准确到位的掌握,因此,农民亟需得到有关部门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帮助农民尽快走进网络时代,受惠于信息社会,让先进的科技手段、形式、方法融入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所用,为他们造福。这既是帮他们致富乃至构建他们未来发展空间的当务之急,也是消除诸如“天价大葱”现象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