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皮变身艺术品
玉米皮变身艺术品
新华网吉林频道8月19日报道:(记者齐海山、熊茜超)长期以来用来烧火的玉米皮在农村大嫂巧手的编织下,变成了装饰品、艺术品,并且价格不菲。看着顾客选购产品,吉林省榆树市青山乡农民李秀兰高兴地说:“一个玉米皮编织的小包能卖七八十元,这可比粮食值钱多了。”
李秀兰有三个头衔:榆树市青岳精品编织有限公司经理、长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合作社的负责人。“我能发展到现在,多亏了阳光工程的培训呀!玉米皮编织技术就是在省里组织的培训班上学会的。”李秀兰学会编织技术后,在村子里带动起上千人搞编织。
“玉米皮在咱农村都是用来烧火做饭的,吉林省每年种那么多玉米,白白浪费多可惜呀。”李秀兰说。在李秀兰带动下,玉米皮编织在周围村子越来越红火。“一个家庭妇女在家一天就能挣40-70元,还能照顾家,比出去打工强。现在我们编织合作社有200多名成员,这还供不上销售呢。”
在第十一届中国长春农博会的榆树展台上,李秀兰的编织产品占了很大面积,产品包括女包、坐垫、提篮、地毯、门帘、壁画、小工艺品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她们的手真巧,一把玉米皮能编出这么多花样来,而且玉米皮都是纯自然原料呀,买回家穿在脚上、挂在墙上肯定不错。”长春市民陈玉龙说。
50岁的辽源市农民徐德芬在展台上现场用玉米皮编织一些小玩意,引来众多围观者,一个用玉米皮编织的摇篮挂在展台前,引起几对年轻夫妇的关注。“在农博会上,我们让很多人知道了玉米皮编织技术,很多商家来找我们订货,回去后我们也要多培训一些人,争取把玉米皮编织变成咱们农民的摇钱树。”徐德芬说。
长春农博会:横看成岭侧成峰,各处风景不相同
新华网吉林频道8月19日报道:(记者姚友明)“您好,动物园在哪?”在长春农博园里,长春市民王桂英领着自己三岁大的孩子,向陌生人问路。事实上,她所说的“动物园”指的是长春农博会的动物展区。18日,第十一届中国长春农博会在开幕后迎来第一个周末,农博园内游人如梭。记者深入会场,探访不同群体的眼中农博会的别样风景。
“今天周末,天儿也不热,就带孩子来园里走走。孩子正是学东西的时候,带他去动植物展区认识下小动物、农作物,贴近贴近农业和大自然,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王桂英说。
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处的王清博正和他的学生一起守在展台前,吉林农大研制的玉米种子和白鹅品种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保守估计,每天到我们农大展台来咨询、参观的人超过1万。十一届长春农博会,我们学校参加过十届。与过去相比,展会现在在组织、管理、安保等各个环节都比原来正规多了。每年,我们都会把我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拿出来,给农民、市民和经销商看。我从农博会上更多读解出的,是国家对农业科技的重视,是一份国家对科技兴农、科技惠农的决心。”王清博说。
作为吉林农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文连奎教授对长春农博会的关注点也和一般人不同。他向记者介绍:“长春农博会的室外展区侧重于种植、养殖技术,更贴近农民,也能让普通市民更多地了解农业,扩展视野。但我来的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农产品加工的新产品。长白山的厚蘑、伊通的大豆乳、德惠的干菜和绿豆饮料,都是我在这次展会上的新发现。我会把这些发现各自采买一些,新学期给学生讲课时,也许就用得着了。”
2012长春农民节开幕20名青年农民受表彰
作为农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19日上午,吉林省杰出青年农民表彰暨2012长春农民节在九台开幕。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云岫、副省长王守臣出席开幕式。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逐年提高建设力度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各地农村“两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以及“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举办本次农民节,是吉林省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展示新农村各项建设成果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悉,本次长春农民节为期10天,将陆续举办吉林省首届户外徒步露营大会、吉林省首届锡伯族玉足节、“全城热恋”鹊桥会、乡村达人秀以及乡村文化名人、种粮大户、科普明星、农民书画家、庭院致富女能手、十佳敬老爱亲好儿女评选等活动。
开幕式上,对近年来在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20名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进行了表彰,并授予他们为第五届吉林省杰出青年农民称号。(记者曹梦南)
危险的“水中来客”
本届农博会渔业展馆与往年相比,多了一批危险的“水中来客”——食人鲳、蛇头鱼、河豚、雀鳝、大铅笔鱼……这些让水中生物闻风丧胆的“凶猛杀手”,如今也被“请”进了展馆,与参观者近距离接触。
“食人鲳”学名红肚水虎鱼,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从名字便可见其凶猛。远远看上去,它们通体黑色,小小的嘴巴似乎还挂着微笑,并不像名字一样可怕。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下颚上长着锋利小刺,牙齿更是锐利无比。工作人员介绍说,食人鲳性情暴烈,非常凶猛,从不单独行动,它们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头活牛吃得只剩一堆白骨。也正因为这样,食人鲳在南美被列入最危险的水族生物。
作为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的雀鳝,全身布满闪闪发光的坚硬菱形鳞片,看上去像盔甲一样,又细又长的嘴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状牙齿,一看就是个水中的“捕猎好手”。它们来自北美洲,是非常古老又凶猛的种族,但呆在水族箱里显然不是很舒服。它们懒懒地浮在水里,参观者隔着玻璃百般逗弄,它们才很不情愿地游了两圈,应付一下。看来除了食物,其他不足以引起它们的兴趣。
水族馆里最悠哉的要数河豚了,河豚就是俗称的“气鼓鱼”。它们可不是好惹的,遇到危险时吞下水或空气,将自己变成一个多刺的球体,让敌人很难下口,肝脏、生殖腺和血液内藏有剧毒,让对手防不胜防。现场看起来,展馆内的河豚都是“好脾气先生”,无论大家怎样百般挑逗想看看它生气的样子,它都一直“微笑”着面对。若想看看“气鼓鱼”本色,还真得有耐性才行。
来自印尼的“七彩海象”就是馆里最美丽的“蛇头鱼”,因其身体形状很像巨龙鱼,身上的鳞片好似天空的七色彩虹,所以得名“七彩海象”。作为水中的伪装佼佼者,它们经常躲在河里一动也不动,当生气、求偶或者生命受到威胁时,它们身体上的鳞片就会出现块状黑斑,背鳍也会竖起,就像进入备战状态的武士。意图侵犯的敌人会被这个变化震慑住而退缩。(实习生勾月本报记者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