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油城崛起新“地标” 09-27
中国玉米油城崛起新“地标” 09-27.
中秋节到来之际,山东邹平传来好消息,15万吨小包装玉米胚芽油项目在西王集团建成试车,各系统运转良好。而就在不久前,一同建设的10万吨精炼油项目也试车成功,并投入正常生产。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新项目终于修成正果,西王食品又一次成为行业聚焦对象。崛起于“中国玉米油城”的这一新“地标”究竟什么样?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片厂房两个车间
公司北面就是两个新建项目,西边是精炼厂,东边是小包装厂,建筑风格完全一样。有意思的是,它们中间被一座几十米长的天桥连接起来,让人不由想起著名的吉隆坡“双子星座”大楼。
外面看气势恢宏,走进去宽敞明亮。负责项目建设的副总经理王晓告诉记者,通过创新建设模式,精炼车间基建主体首次选用砖混与钢构相结合的结构,改变了纯钢结构厂房的不足,隔热保温效果更好,为设备正常运转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也为员工操作创造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小包装仓库地面制作,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选用耐磨材料,解决了以往仓库地面易破皮、起尘的问题,保证了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而且可以有效延长仓库地面的使用寿命。
建筑内,巨大的玻璃墙将车间与参观走廊隔开,天桥就是走廊的中间一段。参观走廊宽约6米,长约200米,自西向东,可以一览玉米油精炼、包装全过程。用参观走廊连接精炼厂与小包装厂,在西王食品还是第一次,这为企业将来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了更好的平台,有利于消费者近距离了解玉米油生产过程,感受西王的玉米产业文化。
一条生产线四种瓶型
走进精炼厂,宽敞的车间干净整洁,各种机器设备有序排列,正在欢快运转,只是难得见到一个职工。精炼厂厂长张志强说,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一个班只配备了10几名职工,分散到控制室和5000平米的车间,自然就不容易看到人了。西王食品从事玉米油生产多年,设备工艺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新建精炼厂更多的是继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进。有了好的基础,精炼厂试车也格外顺利,实现一次试车成功,达到设计产能,并呈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生产成本相比其他精炼厂进一步降低。
相对于精炼厂的“小改小革”,小包装厂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这源于新厂完全不同的定位,即专门生产异型小包装产品。刘松龄厂长正在车间忙着调整生产线,他介绍说,车间里最大的亮点当属从德国引进的克朗斯吹瓶灌装一体机,这套设备价值3000多万元,灌装能力每小时2万异型瓶,精度达±1克,代表了当今世界小包装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国内食用油行业还是首次采用。吹灌一体设备的优势除了最大限度避免瓶子污染,还具备快速转换产品的能力,吹瓶模具20分钟就能全部更换,转换为其他规格的产品。据了解,目前这条生产线可以吹灌588毫升到1000毫升共4种瓶型,将来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升级,生产出更多规格的产品。3000万买一套设备贵不贵?刘松龄认为,与大幅度降低的生产成本和几十倍提高的生产效率相比,很值。
一个项目多重意义
在西王食品,项目壮大实力,实力催生品牌,品牌又带动项目建设,形成了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也成为项目建设又好又快的重要原因。鲜胚玉米油瓶是典型的异型瓶,因为外形复杂,成品率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国内某著名吹瓶机生产商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提出为西王食品开模,制造自动吹瓶机,连续试制三套模具后终于成功,使鲜胚玉米油自动生产线如期建成。该公司看中的正是西王食品的品牌影响力,他们认为,给西王食品这样的大型企业做配套,就是自己实力的最有力证明。
油脂基地总经理刘纪强指出,新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成后,将使公司达到每年30万吨精炼油、30万吨小包装油的产能,进一步巩固国内最大玉米油生产基地的地位。为落实“北控原料,南建灌装线”战略,还一同建设了16个毛油储罐,西王食品总体油脂贮存能力达到10万吨,将大大增强企业控制上游资源的能力,增强在行业的影响力。
“地标”是地理概念,更是西王食品乃至玉米油行业管理运营的新“标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只是一方面,配合正在建设的国家级实验室,西王食品的新品开发能力、食品安全控制水平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王棣董事长的部署,西王食品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成为中国玉米油第一品牌,第二步打造中国高端食用油第一品牌,第三步塑造中国健康食品第一品牌。如今,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最大基地、最强品牌,成为加速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强力推手。(郑均衡胡哲王媛媛王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