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巡礼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变米粮川 10-23
蓝黄巡礼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变米粮川 10-23
蓝黄巡礼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变米粮川
来源: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10月22日报道:
高效生态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基调。自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年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怎么样?
十月的黄河三角洲正在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可东营市垦利县一邦合作社社长周红却无暇顾及身边的美景,她和大伙要趁着天晴将水稻全部收获完。稻谷并不是这些稻田里唯一的收获,水稻下面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周红介绍,一亩地养殖10只鸭,能产出300枚鸭蛋,600斤有机稻谷,350斤有机大米。
虽然水稻产量比几年前少了三成,但周红并不在意。周红介绍,过去的黄口大米走的是低端路线,没有一个叫响的品牌,也没有一个龙头企业来带动,造成了农民产量虽然不低就是卖不出去一个好价钱,也就是说农民增产不增效。
为了给传统水稻找到一条高效之路,2010年,周红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并打破传统模式,采取稻鸭、稻蟹立体混养的新模式。
山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马加清介绍,鸭子和螃蟹具有杂食性,它可以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或者不用化肥农药,逐步实现有机农业。
鸭子当农夫,种出生态稻,收成少了,效益却高了。今年,还没开始收获,鸭子就以100块钱一只、大米38块钱一斤的高价被预定一空。
周红介绍,今年我们普通水稻的收益都在1200左右,按照稻鸭混养有机模式种植我们的收益在1万4左右,我们一亩稻田顶他10亩稻田。
就在周红收获水稻的时候,利津县毛坨村的张玉亭正和村民们忙着采摘新鲜的蔬菜。与一般蔬菜不同,这种蔬菜是在重度盐碱地上种出来的。
利津县毛坨村村民介绍,普通辣椒是1块多钱一斤,这大棚的辣椒是10块钱一斤。
这样的收成以前还不敢想。毛坨村90%的土地都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涝洼地,十年前,张玉亭带领大伙挖土抬田,种植棉花、发展林果,很快见到了效益。如今他又请来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在盐碱地上试种蔬菜。
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杨延杰介绍,这种模式是在地上铺设栽培槽,槽上加上隔盐隔水的塑料薄膜,然后在顶部铺设发酵好的栽培基质,由于隔出了盐害对蔬菜的影响,而基质营养齐全,又没有病虫害,所以打药少,产品品质更优良。
看到盐碱地上的巨大潜力,青岛农业大学首次将研究院放在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庄,这也让毛坨村人有了更大的打算,他们计划将台田模式改为大棚蔬菜栽培模式,将盐碱地变成菜园子。
无论是向地上要效益,还是向地下挖掘潜力,都是在探索高效生态立体的农业发展模式,我们相信,随着这一模式的日益推广,在不久的将来,黄河三角洲上大片的盐碱地讲变成富饶的米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