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稻草覆盖后不再费心 收获时像捡鸡蛋一样 10-25

重庆日报 2012-10-25 10:27 粮食
稻草覆盖后不再费心 收获时像捡鸡蛋一样 10-25(记者向婧)不用耕地、挖坑,只需把种子放在田里盖上稻草,

稻草覆盖后不再费心 收获时像捡鸡蛋一样  10-25(记者向婧)不用耕地、挖坑,只需把种子放在田里盖上稻草,收获时刨开覆盖的稻草,就可以像捡鸡蛋一样直接在地里捡马铃薯。记者近日在开县采访时了解到,今年该县利用冬闲田种植稻草覆盖秋马铃薯5万亩,采用这一技术,不但可增加产量,还可节省劳力。

记者在中和镇白水村八社看到,成片的冬闲田里,绿色的马铃薯苗长势喜人。61岁的农民苟友志随意刨开地上覆盖的稻草,就看到一个个如小汤圆般大小的马铃薯。“看这苗架,天气要是再晴半个月,就是好马铃薯!”苟友志说,秋马铃薯9月播种,主要生长期就一个多月,现在正处于薯块膨大期,等到明年1月收获时,一个能有一斤多重。

开县农委粮油科长胡中述介绍,该县将秋马铃薯作为晚秋生产中的特色产业来抓,近年来大力推广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技术。采用传统方法栽种秋马铃薯,播种及苗期容易遭受干旱和秋霜的影响,而采用稻草覆盖则相当于在田里盖了一层“被子”,可明显调节土壤温度,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薯块膨大,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产量高。以前秋马铃薯亩产千多斤,采用稻草覆盖产量普遍翻番,2010年最高亩产达5600多斤。

推广稻草覆盖技术,还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苟友志告诉记者,水稻收割后,大量农田闲置、稻草废弃。运用稻草覆盖技术,不用犁田,直接把种薯摆在地上,然后下肥,盖上稻草,就可以当“甩手掌柜”。特别是在收获时,只需刨开覆盖的稻草就能采收马铃薯,省去很多工序,大大节省了劳力。

据了解,开县对种植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相对集中连片、规模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100元的直接补贴,这一政策已执行了4年。今年该县还在中和、临江、竹溪、大德、九龙山、义和、白鹤7个乡镇,建立1500亩核心攻关片。攻关片除了享受高产示范片扶持政策外,每亩还享受100元物资扶持,配套高浓度复合肥,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县秋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5万亩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

记者手记

好技术,农民说好才算好

记者向婧

一项技术能够顺利推行,除了技术本身简单易行,便于农民接受,还有几个要素不可忽视:要有基础设施投入,要有好的带头人,更要有让农民看得到的效益。

开县中和镇白水村八社,全社120多户,500多人,种地的有200多人,所有的冬闲田里都种上了稻草覆盖秋马铃薯。

说起这项技术,记者随意问了几个农民,大家都说好。但是2009年,农业部门在此搞试点,动员大家在中稻收获后种植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时,却鲜有人感兴趣。不少“老把式”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放到泥土里面怎么长,这样的方法能长出马铃薯吗?”听说这项新技术比起原来的“土办法”,用种量要高一倍、肥料也要多一倍,农民更是嗤之以鼻,担心投下去的钱“打水漂”。

最后,是村主任袁永苏和社长苟友志带头,2个人种了10多亩。“当干部的,是要带头噻!要相信科学,农业专家不得诓我们。”苟友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们把种放在田里,用稻草盖上,看到出苗子了,农民们才感觉到稀奇,对我们说“你们先干,有了效益,我们再跟着干!”

收获的时候,农民们看到,直接扒开稻草就能把马铃薯从田里捡起来,个头又大,又不带多少泥土。以前用锄头挖,容易把马铃薯挖坏,现在一个个都很完整,卖相好,产量也比原来翻了番,大家都有些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年,八社有不少农民跟着学起了这项技术,种植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上百亩,此后更是逐年扩大。

2010年,农业部门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探索马铃薯行间套种油菜,同样又是袁永苏带头搞示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农民是‘实惠主义者,看到有效益,自然愿意干。”袁永苏说,现在八社农民基本上都是采用的“稻—薯/油”三熟种植模式。

在八社,稻草覆盖秋马铃薯能够发展到如此规模,还得益于连续几年的基础设施投入。“没有基础设施的话,稻田里的水放不干,就只能种中稻这一季。”苟友志很感慨,“现在基本上人走到哪,就有水跟到哪,渠系管网配套建设得好。”据了解,近4年,农业部门对中和镇这一产粮大镇的投入在3000多万元,其中白水村就达数百万元,很大一部分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