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不进皇家粮仓 怎知昆曲如许 10-29

北京晨报 2012-10-29 10:31 粮食
不进皇家粮仓 怎知昆曲如许 10-29 厅堂版《牡丹亭》从2007年至今5年的时间,演出600场,观众3万多人次,其

不进皇家粮仓 怎知昆曲如许  10-29

厅堂版《牡丹亭》从2007年至今5年的时间,演出600场,观众3万多人次,其中30%是外国观众,票房4000万元。这不是一连串简单的数字,换作其他剧目,也许这几个数字不算奇迹,但对昆曲而言,这个数字背后有着太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至于这种形式的昆曲演出,也是绝无仅有的。皇家粮仓每个周末的固定演出,票价从380元到1980元不等,包含一顿自助餐,这个价格是昆曲之前从未有过的高价,出品人王翔所做的不只是给昆曲“抬价儿”那么简单,更是把昆曲重新包装定位,让其成为一个满足更多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

凡去北京东四十条皇家粮仓看过这出昆曲小戏的观众,都会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虽然我是两三年前看过的,但至今还记得《牡丹亭》悠扬的小曲回荡在有着600年历史的皇家粮仓那些古老椽木间的情景,衣香鬓影,曲笛幽咽,历历在目,“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句句经典至美的唱词,一下子让那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两位青春靓丽的演员就站在距离观众几米的位置娓娓道来,恨不得甩一个水袖都能轻抚过观众鼻尖。顺房梁流下的水滴,散落在大大的金鱼玻璃缸里,滴水声与水磨腔和谐奏响。屋内幽幽的灯光、灯笼里的烛光以及水缸中反射的水光交相辉映。而与剧情相关的,是一位老者每一章回都用漂亮的毛笔书法将这一折戏的名字写在灯笼上高高挂起,无论春夏秋冬,都有彩色漂亮的蝴蝶满屋飞舞。这些都是传统的昆曲演出所没有的,却是古老的昆曲给我们留下的充满魅力的想象空间,靠着今天的技术手段,终于将想象转变为现实。坐在600年粮仓柔软的大沙发里听昆曲,享受的不仅是昆曲之美,也是今天我们常说的“生活品质”。

这出厅堂版《牡丹亭》演出到600场,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在当今的演出市场,一出能演5年而且还有观众的戏不是很多,五年前昆曲名家汪世瑜来京做这出戏,听了王翔的想法之后说:“我就当是陪公子读书”,言下之意对这台演出也不抱太大信心,如今汪世瑜导演已经带着太太将家安在了北京。

让有着600年历史的古老昆曲跨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跨不好就掉沟里,对于如今残酷的演出市场尤其如此。而由王翔出品的所有演出都请来“跨界”艺术家,最开始做厅堂版《牡丹亭》,请来话剧导演林兆华;《老舍五则》中的主演是主持人阿龙;《怜相伴》的服装设计请来的是李银河、电影导演关锦鹏和时尚界的郭培;《梅兰芳华》请来毛戈平化妆;到了《霸王别姬》,几乎所有主创都是跨界来的。就是王翔本人,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是一个“跨界”起家的高手,他学过经济、搞过唱片、卖过家具、开过餐厅,最后搞演出,也是将餐饮和家具、音乐这些成功经验融合在一起,知道观众想要什么,全新塑造了一台最时尚的高雅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