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学抢种“稳增粮” 10-31
安徽:科学抢种“稳增粮” 10-31我省小麦实现“九连增”,明年夏粮如何实现高台增产,正在紧张进行的秋种至关重要――
抢抓进度,小麦仍处“适播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10月初,已进入小麦播种时节,皖北平原的玉米依然青绿。秋熟迟,让我省主产区麦播普遍推迟。“皖北小麦播种由常年10月初推迟到10月中旬。”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王林介绍。
与此同时,土壤墒情也不理想。9月底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温度偏高,土壤表墒不足,部分地区需要造墒播种,这也导致秋种进度较去年同期偏慢。
“得益于多年聚力抓粮食生产,我省已建立了一整套服务粮食生产的良好机制,特别是行政推动有效,各地可以快速应对不利因素。”省农委副主任王华分析。秋种期间,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多次召开会议推动和现场指导,各地组织农机调度,及时腾茬整地,加大了浇灌造墒播种力度,有效加快了秋种进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气象部门利用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各地农业部门抓住几次降雨时机,迅速组织农民抢墒、造墒播种。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就播量、播期、镇压等关键技术环节指导,推动了秋种进度。
省农委农情调度显示,10月26日全省小麦已播3635万亩,占安排面积88%,由10月12日比去年同期少播近1400万亩,到目前比去年同期多播255万亩。目前亳州市、淮北市秋种已经结束;宿州、阜阳、淮南、六安、蚌埠5市小麦即将播种结束。
“整体看,明年夏粮播种仍处于适播期,秋种质量总体较好,基本实现了适期播种和一播全苗。”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说。
专家分析,近日的降雨过程有利于加快适期播种和增墒出苗。预计,月底前全省秋种任务将全面完成。
科技到田,持续增产有保障
我省明确提出力保明年小麦单产达到720斤,这一目标比今年增加了6斤。
“不要小看这6斤。从2005年的单产不到520斤,到今年的714斤,小麦单产已经实现了连年快速提升,增产因素不断释放,高台增产难度极大。”牛运生说。专家分析,以气候和生产条件与我省基本相似的河南为参照,其今年小麦单产791.6斤。显然,720斤的目标具有现实可行性。而继续增产的动力依然是科技支撑,良种是基础。“今年我省共采购小麦良种6.29亿斤,比上年增加约500万斤,主产区已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王林介绍,今年省财政落实2亿元补贴资金,对小麦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示范农户进行补助,每亩补助10元。
良法是关键。我省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镇压、测土配方施肥、灭虫等秋种关键技术,都已在主产区广泛应用。数据显示,今年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3150万亩,土壤处理110万亩,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1%。在产量偏低的稻茬麦地区,今年还大力推广机条播技术,改变撒播、用种量大等问题。
高产示范区是先进技术的“辐射源”。今年秋种,全省建设了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在亳州、淮北2个市,涡阳县、利辛县等7个县和200个乡镇实施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使之成为引领全省小麦生产发展的“先行区”和“增长极”。
完善的农技服务体制,为科技到田头提供了有效保障。“如果抢墒播种,则需要一定的镇压,但多数农户没有这方面意识或条件。”在淮北,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淮北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在全省,服务秋种的科技人员多达上万人。
农民最关注的是种粮效益。在萧县,由于柴油及人工涨价,今年小麦整地、播种每亩要50元,比去年有所增加。这说明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出台各种奖励政策,加大投入,做好为农服务的各项工作,调动农民秋种的积极性。
规模经营,拓宽增产新空间
10月26日,合肥政务区一处繁忙的建筑工地上,来自利辛县的农民赵怀诚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在近300公里以外的家乡,他的5亩小麦已播种完毕。“今年没回去种麦子,全交给合作社了。”赵怀诚说。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适应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耕需要,日益成为种庄稼的主力军。实践证明,与留守老人和候鸟式的劳作者相比,合作组织提高了物资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有效提高了秋种质量。
今年,利辛全县服务土地托管的专业合作社有400多家,流转的规模经营和通过托管种植的小麦48万亩,占全部面积的30%左右。在全省,服务秋种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有上万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36.88万亩。这有效提高了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科技兴粮提供有效支撑。
农业机械是规模经营的利器。“从已播面积看,小麦机播面积2421万亩,机播率达到88.5%,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省农机局管理处处长胡忠仕介绍。
记者在各主产区了解到,今年我省以加快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土地深松、提高整地质量为重点,大力推广多功能复式农机,扩大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面积,计划完成机耕4000万亩,机播小麦3350万亩。目前全省投入复式作业机具1.7万台,精量播种机21万台,复式作业面积620万亩。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投入,既提高了作业效率,也提升了作业质量。
“今年,全省通过购机补贴新增的联合收割机已经有1.3万台,旋耕施肥播种机2680台,深松机1495台,秸秆还田机1222台。”胡忠仕说,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已经成为粮食增产的有力支撑。
但记者也了解到,去年实施的农机深松整地补贴,今年并没有实施,玉米秸秆还田作业面积依然偏少,沿江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机装备结构、新技术推广应用与小麦种植模式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种质量。但是,这也是增产潜力所在。
机手操作水平直接影响播种质量。为此,“三秋”期间,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00多期,培训农机手6万多人次。“推广小麦精量播种技术,就需要农机手来调整好每台播种机。”怀远县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一般田块小麦亩播种量控制在12公斤左右,高产田块控制在10公斤左右,播种深度控制在5厘米,这对机手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已经对农机装备和农民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推进机械化,培育新型农民。随着这些短板的加长,小麦生产的潜力必将进一步被挖掘,拓展更大的增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