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发放救济粮
4月25日,宝兴县穆坪镇冷木沟街的穆坪镇社区服务中心,按照“每人每天补助一斤粮10块钱”的灾区补助政策开始向户籍在宝兴县的居民发放救济粮。 本报记者 田为 摄
“排队了!发粮食了!”4月25日10时30分,阵阵吆喝声从芦山县飞仙关镇胡李房组传出。听到组长王大清的招呼,近百名村民背着背篓排队领粮。
根据国务院对芦山地震救灾工作的部署,从4月24日晚起,芦山县、宝兴县各个乡镇,按照“每人每天补助一斤粮10元钱”的补助政策,陆续向群众派发救济粮和补助金。25日一早,救济粮发放工作在各个灾区依次展开,很多灾区群众也在震后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
□本报记者 常雄飞 薛剑 陈四四 李宇 李思忆 发自芦山县、宝兴县
除了大米还有矿泉水
时间:4月25日10时30分 地点:芦山县飞仙关镇胡李房组
4月25日,年过六旬的李瑞祥、李家全兄弟俩起了个大早。果然,8时,李瑞祥接到王大清的电话,叫两兄弟到组上领救济粮。
“要发粮食了!”李瑞祥大声招呼李家全,两人激动地冲进房,找来两个口袋,背上背篓往胡李房组唯一的一条路上跑。胡李房组地盘不大,唯一一条无名小街成了救济粮发放点。李瑞祥赶到时,已经来了不少村民。粮仓未开,村民们便三三两两坐在街边聊天。
10时30分,王大清从旁边的仓库中推出一台秤,把秤砣指针慢慢推到10斤的位置,拿出用于记录发粮情况的表格,然后起身高喊:“发粮了,大家排队了。”
现场秩序井然,大家站起身来,李家两兄弟最靠近那杆秤,自然而然成为最先得到救济粮的村民。“10斤了哈,我给你称旺点嘛。”工作人员打趣,边说边在表格上李瑞祥的名字后画钩。李瑞祥接过一口袋米往背篼里一放,转身就要走。他哥哥李家全一把抓住他说:“你帮我背米,我来背水和方便面。”原来,除了救济粮,组里还把收到的方便面等捐赠物资一并分发给了大家。
三盒印泥盖干了
时间:4月25日一大早 地点:宝兴县穆坪镇
“我今天一大早就去排队了,领到了一家三口5天的口粮。”宝兴县穆坪镇北街居民岳荣告诉记者,除了大米,他的背篓里还有从社区服务中心领到的3罐午餐肉、9瓶矿泉水、3盒方便面。
一家三口人,15斤粮食,5天足够了,岳荣说:“今天可以整盘巴适的了。明天开始干饭、稀饭搭配着来,加上乡下亲戚送来的蔬菜,自家储藏的腊肉,吃饭问题都解决了。”
穆坪镇是宝兴县县城所在地,镇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着全县机关和镇上13000多居民的钱粮发放。拿着写满居民名字的名单,一路疾走的居委会主任高光秋被记者拦下后说:“对不起,实在太忙了,边走边说吧。”
为确保赈灾粮的有序发放,社区服务中心将人员资格确认、粮食发放分开进行。居民先到中心对面的临时工作点确认资格和发放的数量,领取盖有“穆坪镇社区服务中心”红印的“领取物资凭证”,再到社区服务中心领取物资。“4月23日开始,我们根据公安局提供的户籍资料造册统计,一直忙到天黑了实在看不到了才停下来,今天一早又开始了……”社区工作人员面前摆的三盒印泥已经干了,不知盖了多少次章。
由于社区服务中心人力有限,穆坪镇暂时还没有向居民发放每人每天10元的补助。“等粮食发放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给居民发补助。”高光秋说。
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
时间:4月25日11时15分 地点:芦山县飞仙关镇胡李房组帐篷安置区
村民冯贤珍走了1个小时山路,来到救济粮发放点,她默默站在队伍的最后。“这几天倒没有饿肚子,天天都有方便面吃。”说着话,冯贤珍把背篼从肩上卸下来,活动了一下肩膀。“早上听说发粮了,就和住在山上的几个邻居约着一起下来。每人10斤,我家3口人,我要背30斤上山。”冯贤珍告诉记者,电话里王大清说可以给他们送上来,但大家觉得不能为了他们几户人就让人跑一趟。于是,他们下山来自己领,“政府已经为我们做了太多事情,我们不想饭来张口。”
排了30分钟队,轮到冯贤珍了,领到米,她小心翼翼将其装进背篼。
除了领到救济粮外,冯贤珍还拿到了临时生活补助金。负责发放补助金的镇司法所所长田应军告诉记者,他负责发放三个组100多户人的补助金,共计12万余元,村民只需要带上户口本就能领取。
装好米领完补助金,冯贤珍没有马上转身回家,而是来到附近的邻居帐篷旁,借来一口锅准备为自己煮一顿饭。
一刻钟后,冯贤珍就着邻居送来的榨菜,吃上了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