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节该吃什么?
Rayman妈妈: 相同的食物可以,建议准备上泻痢单预防水土不服。如果你是母乳的话,建议妈妈可以随时喝点白萝卜花椒水、山花生姜茶、大麦茶,不要断母乳。在路途中,尽量不要给孩子喝其它的容器乘装的水。奶粉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准备好暖水瓶,够一路需要的量。火车上的水杂质比较多,不建议饮用。6个月的孩子不要摄入盐,尽量摄入单纯性食物,不要太复杂,饮食结构以清淡、细软为主,3日为一种食物即可。
网友大桃子妈 :我女儿快1岁半了,肚子特圆特鼓,我想问问这正常吗?她吃饭睡觉都挺好的,就是大便2天一次,是积食了吗?
Rayman妈妈: 这孩子是典型的胀气了,跟摄入胀气食物过多有关系,查找孩子的饮食结构,可以多给孩子食用萝卜鲫鱼汤等食物,把胃气肃顺下去,另外可以用海盐包给孩子热敷肚子,一定要把孩子肚子里的气排出去,打嗝或者放屁后即可缓解。另外可以用花椒小茴香、生姜等熬成水给孩子饮用,同样可以排气。
网友feier1030 :我家女儿等过春节的时候刚好80天,我想问一下,我和老公想带女儿自驾车从上海去北京过年,可以吗,这么小的孩子可以带出去长途出行吗?
Rayman妈妈: 可以,需要妈妈准备以下物品:
1、保持车内空气恒温湿润。可以在扶手上晾晒湿毛巾,暖风开至最低档,尽量不要超过18度,不要低过16度。
2、自带水和食物,母乳的妈妈比较好办,奶粉喂养的妈妈奶水一定不要超过30度冲泡,防止孩子肠胃粘膜受损,导致咳嗽气喘等。
3、妈妈在路上一定要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否则孩子吃了火奶,也可造成肠胃不适。
4、上、下车的时候一定要跟宝宝说明白,“爸爸妈妈要去带宝宝哪里”“要干什么”“宝宝要做到什么样子”“宝宝会看到谁?”等等。国外有研究表明,这种心理安慰对孩子的健康也会起到莫大帮助,别以为孩子小听不懂。
网友ganzhenri :你好,Rayman妈妈,我儿子14个月,这么大坐飞机两个小时可以吗,会有什么反映吗,如果遇到反映怎么处理?
Rayman妈妈: 飞机起降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吃奶或其它食物,以防对孩子耳压产生作用,闭嘴吃才有效果。
网友uglypig :rayman妈妈,小孩子的脾胃不好怎么调养?一定要喝热的,吃热的东西么?国外的孩子都是喝冷水的,我们国内的小朋友不可以么?
Rayman妈妈: 外国人多毛孔粗大,汗腺发达(多狐臭),因为他们的体质已经适应这种饮食结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可以直接食用,也没有问题。中国人多皮肤细腻,内热食物摄取过少,已经不适合寒热温差大的食物,如果你想把孩子变为皮肤粗燥,性格暴燥,请继续。
网友ganzhenri :宝宝14个月,每天一个鸡蛋吃到多少个月,我家宝很爱吃,我担心那顿没有主食,营养方面会不会受影响?
Rayman妈妈: 我建议每周吃2-3个鸡蛋,胆固醇过高。我的新书《宝宝常见病预防和调养食谱》里有关胆固醇摄入过高的会造成孩子成年后的一系列问题。鸡蛋的营养其实并不适合3岁以前的孩子摄入每天一个,铁含量过低,胆固醇含量过高,我建议吃大枣,每天4-6个。五谷豆浆最补气,适合孩子生长发育,每天200ML以内。今年2月4日为立春,孩子开始长个、出牙,家长重点开始补钙。
网友小雨点0918 :R妈,我们春节要回老家过年,宝宝到时候就1岁5个月,现在正在担心回去以后的饮食问题。
Rayman妈妈: 预防孩子春节感冒发烧的,可以用一些药膳,注意的是药膳不能在感冒发烧期间食用。中医古籍上说:脾为后天之本,是指孩子吃了食物后,经过脾的运作,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散步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因而产生了生命的动力,所以中药中许多健脾药,都有帮助肠胃消化吸收以及增进食欲的功效,一般孩子常用健脾胃的医食同补药有:西洋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山楂、谷芽、山药、莲子、芡实、鸡内金、甘草、薏米、大枣,白扁豆等。具体用法,需要请教中医营养师具体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析。
儿童药膳要根据身体的需要和体质进行,不可以随便乱吃一通,本来是要保健强身体的,可能因为服用不当,却对身体产生伤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根据孩子体质(建议抱孩子去当地中医了解清楚)选择适当性质相投的药膳,比如那些孩子适合补中益气汤,那些孩子适合玉屏风散(中医认为感冒是因风寒从皮毛侵入人体所致,所以用“玉屏风散”来预防感冒,就向它的名字屏风一样,把风寒挡在屏风外面,改善过敏和经常过敏的体质。
B、多数药膳不要和其他的药物一起服用,最好隔开2个小时,也不用同服用太多的药膳,一般建议一岁以内的孩子,不要超过5种(很多中医动则开出20几味药,孩子不是喂猪,怎么能以量取胜呢?)
C、注意季节和地域的影响。要适时适量适度适合,不要因为对身体有所帮助就不知节制。
D、比如玉屏风散,建议熬好后装玻璃瓶里(放冰箱,3天之内,必须吃掉),每天吃饭的时候可以放在饭菜里几勺,比如放在奶油玉米汤里,用奶油玉米的香甜掩盖药的味道,孩子一般都会很爱吃。还是老话,怎么吃不重要,吃进去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