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行业:寻找下一个支点
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多年的发展模式使该行业逐步呈现重外销轻内销的“瘸腿现象”,对国际市场与日俱增的依存度极大地威胁了我国罐头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大了罐头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近两三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外国媒体所谓“中国食品威胁论”等一次次地冲击我国罐头食品行业。“罐头行业正在经历拐点,我们需要寻找下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在哪里,就在国内市场。”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粱仲康在11月21日的“2007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年会”上说。
国际市场——成绩与挑战共舞
我国罐头工业始建于建国初期,罐头产品主要定位于出口,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使罐头行业成为体系健全、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罐头出口到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市场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质优价宜的中国罐头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罐头产量407万吨,产值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0%;年出口量228万吨,出口额23.4亿美元,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最大宗产品。
在罐头行业连创佳绩的同时,困难和挑战也不期而至。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加大了出口产品的市场风险和成本压力,我国罐头的价格优势明显弱化;招工难和用工成本上升亦日趋成为以劳动密集型特点著称的罐头加工行业的绊脚石;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使我国出口产品遭遇一次又一次的贸易技术壁垒。而今年初的“中国食品威胁论”风波更是给罐头行业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出口食品的声誉。此外,国外检验检测日趋严格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种种困难如抽丝剥茧般一层层地摆在了我国罐头行业面前,罐头行业何去何从令业内人士担忧。
浙江丰岛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许常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罐头产品一向以物美价廉享誉国际,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使罐头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他说:“目前罐头生产的成本、利润在国际上非常透明,国内企业议价底气不足。
一方面国外经销商不断压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国外罐头企业以倾销名义步步紧逼,国内企业两头受气而且利润日渐微薄。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感到罐头行业到了必须探索一条新路线的关键时期。企业要大力推行国内发展战略,把扩大国内罐头需求、培育国内市场作为工作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弱化国际市场,只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罐头行业才能稳定、持续发展。”丰岛实业集团公司在本次年会上被评为“罐头十强企业”。
国内市场——任重而道远
据统计,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50公斤,日本为23公斤,而我国仅为1公斤。“这说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罐头食品在我国的发展是极具潜力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综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树侠教授在大会上表示。“事实证明,发展比较快的企业都是因为抓住了国内市场。
打开国内市场的消费闸门是企业的当务之急。”粱仲康说道。但他也同时表示,目前行业发展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开拓国内市场任重而道远。
上世纪70年代前后,由于我国市场供应短缺,罐头曾一度被看作奢侈品受到人们青睐。然而,近十多年来,随着食品供应充裕,大众生活水平提高,罐头食品被“不新鲜”、“不营养”、“含防腐剂”等种种误解笼罩而淡出了国内消费者的视线。特别是绝大多数国内罐头企业近年来一直热衷于国际市场,在产品定位和销售上重外轻内,国内罐头市场出现了真空,乘虚而入的伪劣产品泛滥,罐头身价一落千丈。
“目前国内食品工业的准入门槛较低,罐头产品标准模糊、落后使得国内部分小企业有机可乘,玩擦边球,以伪劣产品赚取高额利润,损害了罐头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许常荣表示,“也由于这些伪劣产品压低了整个市场的价格,使得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因其成本高、售价高,找不到市场。”他进一步举例说,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加工的罐头食品本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但是某些小企业技术、设备不达标,只能靠添加诸如甜味剂、防腐剂等使产品以假乱真,结果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孙树侠指出目前国内企业要做好两大功课。首先要加强科学投入,积极引入、探究国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其次要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化除国内消费者心中的误解,深化消费者对罐头食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让消费者知道罐头食品是安全的、健康的、美味的、方便的,才能促进国内消费。”
许常荣告诉记者,国内拥有13亿人口,潜在消费人群是庞大的,改变发展战略、勇于创新和开拓市场将成为全行业的追求。企业要抓住国内刚刚兴起的消费潮流,精心培育灌溉这块土壤。据了解,中国现有1000多家罐头生产加工企业。目前,许多罐头企业已开始把发展重点放在国内市场。有的企业已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肉、鸡、鱼、菜和水果等泥状罐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