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农产品之江苏篇:有历史的界首茶干
它有着200百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着古老的制作工艺;
它散发着神秘的香味,曾被皇帝钦点为贡品。
它就是界首茶干。
记者孙志鹏: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寻的时候,途经江苏界首,突然被一阵异香所吸引,于是决定弃舟登岸,没准就是在这里下的船,您说这到底是什么香味能把皇帝也吸引下船呢?
界首镇位于扬州市北部,因为地处三个县的交界处,所以被称为界首。在过去,界首镇是京杭大运河畔一个重要的邮政驿站,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各种物产极为丰富。而发出异香吸引乾隆皇帝的就是界首镇的一样名小吃,叫界首茶干。据记载,当年鼎盛时期,镇上制作茶干的作坊多达十几家。只要在镇上随意走过,就会有香喷喷的茶干香气扑面而来。
消费者:老人早上起来,把干丝撕下来吃,吃着就像鸡肉一样。慢慢品尝,越吃越好吃。
消费者:回去当零食吃,这个有嚼劲,越嚼越有味。
消费者:比方我们上网的时候,搁在旁边,喝喝茶,或者喝酒也可以。
既适合喝茶,又适合下酒,而且还有鸡肉味,这茶干到底是用什么做 的呢?光从外表还真看不出来。 其实呀,这界首茶干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制成的豆腐干。因为过去经常被用作喝茶时的茶点,所以又被称为茶干。
孙志鹏:您看这个茶干,它是形如钱币,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当然我说的不是这块,要不然不就成了臭豆腐了吗,您看这个颜色,它是乌黑发亮,挺漂亮,而且这上面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不管是香气还是味道,都和我以前吃过的豆腐干不太一样。但具体哪里不一样,我还真说不上来。
看来这界首茶干的确是有特点,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也是一口气就吃了好几块,觉得味道异常鲜美,当即降旨界首镇的官吏,要他们每年进贡一万块。从此界首茶干开始远近闻名。
消费者:作为一种特色产品送人非常好。
经营户:一块一块包装的是八角钱一袋,有三种,像这一种是65克的,1.5元,两种口味。主要是批发比较多,每天销量大概有三四千元。
和其它豆制品一样,要制作界首茶干首先要泡豆,磨浆,然后用盐卤将豆浆点成豆腐脑。不过从制成豆腐脑往后,界首茶干的制作工艺就完全不同了。这不,机灵的小孙就发现了一样特殊的工具。
孙志鹏:您看我手里拿的这个东西,它可不是手套,这个叫做蒲包,这是咱们生产茶干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2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不过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来做茶干的呀?我呀,现在就看看去。
只见车间内热气腾腾,工人师父们正在熟练地把豆腐脑灌到一个个蒲包内。
孙志鹏:大姐,我看您包茶干的速度挺快。您一天能包多少个?
操作工:6000块。
孙志鹏:那您一勺下去有多少豆腐脑?
操作工:30克
孙志鹏:我看您包的速度这么块,那能有准吗?
操作工:没问题,做了六七年,做惯了,做的时间长。
灌好的蒲包再轻轻一转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圆饼,然后整整齐齐码放在木板上,一块木板大约可以放80个小蒲包。将十层木板落成一摞,然后加力压制。把水分慢慢挤出,茶干就初步成型了。这时的蒲包看上去就像一排排的大闸蟹。 非常诱人。
孙志鹏:您别看往里面灌豆腐脑这活我干不了,但是现在这个工作我可已经干得很熟练了,您看这茶干已经初步成型了,现在我就把这成型的茶干从这蒲包里掏出来码放到这儿,当然到这可不算完,过一会还要经过蒸煮上色入味等好多道工序呢,不跟您多说了,我这还忙活着呢。
用蒲包压制出来的茶干带有一种天然的蒲草香味。看上去圆润饱满,摸起来密实而有弹性,而且表面还形成了凸凹有致的蒲草花纹。看起来非常独特。 不过我们的记者却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这些茶干中带有很多小黑点,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会不会是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卫生问题呢?
扬州高邮界首袁氏茶干厂 负责人 袁登祥:是一种中药材,它是在点卤的时候加入的,这种中药材叫莳萝。
孙志鹏:您看我在网上找了一下,还真找到这个莳萝了,而且它还有个别名叫土茴香,这个东西不管是看上去还是闻起来都和我们平时吃的孜然有点像,它不光是一种香料,还能入药,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莳萝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在点卤时加入莳萝是200多年来一直没变的配方,当年能吸引乾隆皇帝下船没准就是它的功劳。成型后的茶干还要放入特制的酱汁中浸煮入味。根据酱汁的不同,还可以做成麻辣香辣等几个口味。如今在当地,茶干已不止是一种小吃,用它还可以做出许多登堂入室的大菜来。
经营者:我们这里大小型宴席都有茶干做的菜,特别是大煮干丝,每天销售量四五十份。
经营者:我们这边的茶干既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汤,我们来饭店都要点的。
经营者:我觉得这个茶干比肉还要好吃。
经营者:吃了也不会发胖。
如今,茶干在界首镇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在给消费者带来美味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大豆的消费。
袁采访:一斤大豆市场价是4元多钱,能够生产三十片茶干。一年使用大豆是50多万公斤,能生产1000多万片茶干。产值大概在500多万元。
目前,界首镇有茶干生产企业4家,年产茶干3000多万片,产值超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