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蜜饯抽检4成多不合格

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9-01-12 14:27 食品
1月11日,自治区卫生厅公布了近期对市场上销售的蜜饯进行抽检的结果。在被检的40份蜜饯产品中,有17种被检出不合格,合格率为57.5%,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色素等添加剂超标。 添加剂超标是老毛病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8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自治区卫生
 1月11日,自治区卫生厅公布了近期对市场上销售的蜜饯进行抽检的结果。在被检的40份蜜饯产品中,有17种被检出不合格,合格率为57.5%,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色素等添加剂超标。

    添加剂超标是老毛病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8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自治区卫生监督所选择了南宁、柳州两个市,对商场、超市销售的蜜饯类食品进行了卫生监督抽检工作。抽检的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残留量、色素、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霉菌。

    抽检结果显示,在接受检验的40份蜜饯类食品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有23份,合格率为57.5%。不合格的蜜饯共有17份,不合格原因分别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苯甲酸、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菌落总数超标。

    广西卫生部门在2006年也进行过一次蜜饯类食品的抽检,当时抽检了51种蜜饯,结果有14种不合格,原因是糖精钠和甜蜜素超标。监督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达到口感甜、卖相好、保存时间长的效果,因此蜜饯类食品一直是添加剂超标的“重灾区”。

    添加剂并非都有害

    现在,食品中的添加剂让不少人闻之色变,会马上联想到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自治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科长张慧君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杆子全部打倒。像“吊白块”、三聚氰胺等都是非食用物质,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而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或是为了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被允许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但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循相关标准,不能超量添加。

    这次抽检的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过量使用添加剂。例如苯甲酸是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为了延长产品的存放时间,在生产时超标准添加了亚硫酸盐。由于亚硫酸盐具有毒性,人体摄入过多会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损害胃肠、肝脏等器官的健康,并会出现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等症状。

    企业翻“老黄历”受罚

    张慧君说,监督人员在这次抽检中还发现一个问题,有被检出不合格的企业大喊冤枉,声称自己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的。监督人员详细询问后才明白,他们参照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还是1996年颁布的老版本。实际上,去年6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了。

    新标准是在监测了一万多份添加剂监测数据,采用了47439人的84大类食品摄入量数据后,利用国际通用的食品添加剂暴露量评估方法制定出来的,更科学地限定了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在新的衡量标准下,还在翻看“老黄历”的企业只得乖乖受罚。

    据了解,结合全区正在进行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南宁市、柳州市的卫生监督所已经依法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