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2017年的方便面行业话题不断

未知 2017-12-28 10:19 食品
2017年的方便面行业话题不断,其中有两个热点新闻格外引人关注: 第一、外卖颠覆论。外卖行业通过互联网竞

2017年的方便面行业话题不断,其中有两个热点新闻格外引人关注:
 
第一、外卖颠覆论。外卖行业通过互联网竞争优势迅速崛起,并且冲击了方便面市场。同时市场上有声音说,外卖将会彻底颠覆泡面市场。

第二、中年危机说。人民日报发文称,方便面自1958年出生开始,一直发展迅速,但却在年过半百时遭遇了“中年危机”,正在逐渐失去曾经最为宠爱它的中国市场。

接连被唱衰的方便面行业目前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市场真像报道的这样正从巅峰走向萎缩吗?本篇,食品板小编为读者拨云见日,通过采访方便面企业大佬,为大家解读近年来方便面行业发展的事实真相。
 
话题一:外卖冲击,跨界之战就此上演
 
最近一年,在餐食市场出现了两大旗帜鲜明的阵营,一个是通过互联网的竞争优势迅速崛起的外卖行业;另一个是以实业为基础,已形成产业规模达25年的方便面行业,因二者消费人群高度重叠,并存在直接竞争态势,这场由互联网引发的跨界大战就此上演。
 
原本,这场跨界之战的关注度并不高,但在今年9月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发声将此话题引爆网络,李国庆发文称:“今年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的销量下滑至少九亿包,它们的对手真不是白象、今麦郎,而是吃了方便面份额的是美团、饿了么。……今天的赛道变了,场景也变了,所以实体想做好,不要研究数字了,应该研究的是用户习惯,购物场景了。购物习惯的改变以及场景的迁移,被颠覆的传统老板们怎么都想不到打败自己的对手可能是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致那些还在死抱传统观念传统行业老板们。”


 
此篇微博被大量转载,很多网友找到了共鸣,最后竟成了大家喜欢的心灵鸡汤。由此,这场由互联网引发的跨界大战被围观,那么,方便面行业真的会被外卖行业取代吗?
 
首先,我们来说说外卖行业。外卖行业因发展快,关注度高,又处在互联网的风口,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艾媒咨询公布的《2016~2017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1~2016年,中国在线订餐市场规模由216.8亿元增长至1662.4亿元,6年间增长了近8倍。而根据该机构的预测,2017年在线订餐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从市场的发展角度来看,外卖市场的发展是中国消费升级的过程,大家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有了长足提高之后,对于饮食的需求也会有着自我升级,加上外卖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消费选择更加丰富,价格较为低廉,因此外卖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之前各大媒体报道外卖优势的文章已经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但是外卖市场是否会完全能击败方便面,本篇我们从互联网VS实业的角度来分析下。
 
讨论:是选择互联网风口,还是走“实业兴国”的路?
 
 一边是抓住互联网风口迅速崛起的外卖行业,一边是形成产业规模达20多年,一心发展实业的方便面行业,他们代表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大家更看好谁呢?食品板小编从四个维度分析:
 
1、“赶风口”容易投机,实业走的更稳
 
“赶风口”的说法来自这几年流行的一句话:“只要站对了风口,猪也能飞上天”。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大家都喜欢赶风口和追热点。遇到风口和热点,大家一哄而上,但最终做好的往往只有几个,而剩下的那些跟风的、投机的多以失败告终,所以风口也是坑口。今年的共享经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回顾过去一年,“共享经济”在内地经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沦为创业阵亡的重灾区。截止现在,至少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实体经济没有受到太多重视,很多企业希望走一个捷径,比如搞房地产、搞金融、搞互联网。相比之下,方便面企业是做实业的,实体经济恰恰走的更稳些。尤其是像那些老牌方便面企业坚持做了二十多年,并没有快速起势的投机心态。面对外卖行业的餐食质量良莠不齐,方便面企业的核心就是把第一车间放在农田,他们有工厂、有售后保障,并实现了质量追溯。
 
例如今麦郎成立农业示范园,动员农民种优质麦,从种植到生产全程监控,把控原料来源,实行产业链发展模式。不仅面粉原料如此,今麦郎所用的蔬菜、牛肉、鸡蛋等食材都形成了种养、生产、采购、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2、正餐需要场景化,方便面正回归“厨房”本味。
 
如果说外卖符合了消费者食用正餐的消费需求,那么,外来场景冲击对方便面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今,方便面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对量的追求转向对健康创新产品的价值提升。大家通过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正在回归“厨房”本味。
 
例如今麦郎创新推出“老爸厨房·一菜一面”、“刀削宽面”,康师傅推出“金汤”、“匠汤”,统一推出“冠军榜”、“满汉宴”、“都会小馆”等。

近几年的亮点是老爸厨房一菜一面,它取消了原有的菜包、酱包、调料包的经典搭配,采用一块冻干菜饼,利用FD冻干技术锁住炒菜内营养成分,创造性地将炒菜和面饼结合在一起,推翻了消费者脑海中对方便面味道的固有想法和理解。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表示:“方便面行业要通过科技创新分化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种分化应该是创造出新的产品品类,而不是新口味,将方便面打造成高端正餐模式。”
 
3、实体经济能释放更多中国劳动力,为农民创收
 
据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2020年会超8亿,而多数农村劳动力还没有释放出来。因此,实体经济将更大程度解决就业问题,并为更多农民创收。
 
在这方面,今麦郎正在通过“实业兴国”引领行业发展。作为我国方便面龙头企业,今麦郎在全国多地建设优质麦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民致富,单优质麦一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增收1亿多元,今麦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农业部近日公布的全国20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名单中,今麦郎榜上有名。
 
其实,不论互联网领域还是其他方面,经济发展最后还是要靠实体经济,互联网说到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当务之急是限定泡沫性的投机性来源,给整个经济创造一个真正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4、方便面行业同时在拥抱互联网
 
当有人说,方便面已经成为外卖的手下败将,在电商面前正在逐渐褪去昔日在线下渠道获得的荣光时,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线上方便面相关消费系列研究》说出了另一个声音。 《研究》显示,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整体线上方便面销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两倍有余,国货的销量增长了3倍多,增速高达311%——电商的崛起并没有让方便面失势,反而使方便面收获了新的粉丝群体。
 
实际上,互联网对经济的促进应是乘法,而不是加法,我们应该把互联网背后的信息化、效率化看成是对传统行业的提升和升级,用互联网提升效率、降低损耗、创造新的需求,并提升整个行业运营情况,这才是真正令人兴奋的。
 
话题二:方便面进入“中年危机”了?
 
今年12月初,人民日报在微信平台发文《方便面的中年危机》,文章称方便面今年59岁,自1958年出生开始,就一直没吃过苦头。却在年过半百的时候,遭遇了人生危机,逐渐失去曾经最为宠爱它的中国市场。文章用各大品牌的销量下滑、变卖资产、遭遇外卖及便利店的冲击来论述方便面进入“中年危机”,那么真是这样吗?
 
讨论:是“中年危机”,还是“历久弥新”?
 
如今,方便面行业形成产业规模已达25年,确实已不再“年轻”,但盘点方便面行业走过的整个历程,反而是历久弥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方便面在中国的营业额曾有连续18年的递增。从1992年,康师傅打造第一款牛肉面,到统一推出老坛酸菜面,再到今麦郎推出骨汤弹面,这些大单品的诞生让方便面受到了更多消费者宠爱。不可否认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伴随着农民工的大量涌现,方便面确实高频次出现在绿皮火车和建筑工地场景中,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物。但随着2015年,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他们正在让中国消费市场酝酿一场“品质革命”,面对这一人群对食品需求在向着营养、健康、新潮等高层次需求进阶,中国方便面遇到了难题。

在消费升级大潮中,当中产阶级成为一个族群被品牌视为核心目标沟通人群时,中国的方便面玩家们也为了虏获中产阶级的欢心而绞尽脑汁。不约而同地,这些玩家们纷纷推出了高端面,这些高端面在品相上更酷,在营养价值上更健康,在场景消费上,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具有更高的贴合度。
 
2015年,今麦郎从厨房料理面中汲取灵感,推出老爸厨房一菜一面,用菜包、调料包,一块面饼加一份菜肴冻干块,成就了番茄鸡蛋浇头面、青椒肉丝面等系列产品,同时今麦郎在“宽面”新品类中研发出刀削宽面,为方便面行业注入了新鲜元素。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方便面市场由金字塔形的消费结构向橄榄形结构演进的过程中,那些代表品质、健康的高端产品会愈发受到认可。在顺应需求转型升级上,嗅觉灵敏的企业总是走在前面。范现国表示,未来今麦郎将持续在高端袋装、桶装面市场上发力,不断对旗下方便面产品在配料、汤料以及包装方面进行升级,引领产业往5元区产品线上发展。
 
同时,康师傅、统一、农心、日清、白家等企业的产品升级,行业共同行动,促进了高端面市场不断成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孟素荷认为,只有高价面市场成长,行业才能实现整体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容器面占比有所提升,增至42.9%,袋面占比为57.1%,高端产品比例正在提升。
 
面对挑战,方便面企业只有积极挖掘新的经营通路,更好地满足新的消费场景,高效回应市场变化,才能从“中年危机”走向“历久弥新”,中国方便面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升级转型。

2017坚守创新,方便面企业正集体突围
 
在今年的方便面行业大会上,方便面企业集体发声,2017年行业正在回暖,稳中向好。今年是方便面行业历经五年连续下跌后,筑底回升的关键节点,市场创新活跃,竞争分出“赛道”,回归价值竞争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统计,2016年主要方便面生产企业产量达362.4亿包,与上年的362.5亿包基本持平;销售额511.69亿元,较上年的490.91亿元同比增长4%,进入2017年,全行业呈上扬趋势。
 
让行业非常自信的是,中国最优秀的食品企业仍然聚集在这个行业中,比如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2016年方便面主要生产企业销售额排位前十位的分别是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日清、斯美特、南街村、金光、久久爱、豫竹。

2016年方便面主要厂家企业销售额排位前十名

2016年方便面主要厂家企业销售额排位前十名

排名

企业简称

销售额/亿元

产量/亿份

1

康师傅

225.40

128.70

2

统一企业

88.91

52.98

3

今麦郎

43.15

33.54

4

白象食品

40.66

37.21

5

上海日清

20.51

8.04

6

斯美特

18.22

12.82

7

河南南街村

11.58

16.60

8

金光集团

11.26

20.49

9

四川玖玖爱

10.00

2.60

10

焦作豫竹

9.72

15.57

备注: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方便食品大会

 
2017年,行业整体趋稳,不管是方便面、袋面还是容器面,从6月以后市场都在向上走。领军企业正逐步走出阵痛期。康师傅通过体系内的变革,已经触底反弹。而统一、今麦郎、白象等企业业绩稳定,方便面行业江山依旧。

另外,中小方便面企业通过创新正在实现局部突围。大企业集中在高端方便面市场竞争,缓解了中小企业在低价面市场的压力,专注培育区域品牌优势,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深耕细作。

2016-2017年,四川白家、河南豫竹,福建五得力,诸多企业在坚守与创新中稳固了市场,赢得了自身成长。2017年,销售额前五企业的高价产品增加了43个,其他企业一共增加了187个,因此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五元以上产品区域释放,行业有了活力,而创新奔向的主题就是健康。

同时,今年五元以上的“小众精品”深受欢迎。例如,三养火鸡面,其定义为韩国网红最辣方便面,综艺感十足,依靠网络热度吸引了大量中国消费者。此外,华丰的新加坡黑椒捞面、盛之禾的意式风情系列和韩式鲜味系列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增量”到“提值”,中国方便面拥有稳定的未来
 
中国方便面拥有稳定的未来,其增长方式已由“增量”转变为提值。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加速以健康为目标的战略调整。
 
方便面企业正在加速向健康转型。主要践行四条路径,第一,在2017年的创新产品中,60%以上为非油炸,降油趋向鲜明;第二,调味包以头香为主的“工业味”大幅降低,增加了对天然配料及大块脱水蔬菜的应用;各企业已开始了减盐行动;第三,面条的形态体现了中华面食文化的传承,荞麦面、土豆面、刀削面、二细、韭菜面、米粉等各种具有健康内涵的杂挂面及多种形态面条的工业化创新,丰富了方便面品种;第四,不同风味、异域风情的方便面,正以泡、煮、拌等多种食用形态,进入市场,进入厨房。在体现方便的同时,还加入了安全、健康、趣味的亲情和时尚内涵。
 
2、战略布局,进入深刻调整期。
 
对目前仍处于低位的方便面行业而言,尽管市场的排位已相对固化,但2016--2017年仍处于各企业战略布局与产品健康转型的深刻调整期。前期康师傅股价的下跌,近期统一的利润下跌,均是企业调整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无需大惊小怪,但缩短“阵痛期”的关键,是要走对路,建好体系,这对于每一个企业至关重要。
 
3、企业家更加理性和成熟。
 
方便面作为中国食品产业的标杆性品类,其发展与磨砺的过程既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更取决于行业企业家理念和行动的提升,以范现国、姚忠良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企业家将带领方便面行业走向更好的未来。
 
总之,时代变了,中国的方便面企业也在积极谋变。不管是外卖竞争,还是消费升级,趋势从来不是方便面的敌人,而是重塑方便面新增长最有价值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