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白酒业拯救行业需要文化复兴

未知 2013-09-11 09:44 白酒
在陆续公布的白酒企业上半年报(中报)中能有所察觉,如今的白酒行业,人已散,但曲未终。现在摆在行业面

    在陆续公布的白酒企业上半年报(中报)中能有所察觉,如今的白酒行业,人已散,但曲未终。现在摆在行业面前最尖锐的问题是,饮酒人数的递减,平均饮用量的下降,可同时,几乎所有的酒企都在忙着扩大产能。这虽然矛盾,但并不是坏事。要么酒企之间联合应对难关,要么大酒企把小酒企变成自己的子品牌,抑或是业外资本再次来袭,走上重新洗牌之路。

  有行业才能有未来

  没有白酒文化的年轻化以及国际化作为支撑, 白酒的年轻化、国际化无异于空中楼阁。名称的年轻化,包装的时尚化,以及网络化的推广等都是治标不治本,只会将白酒引上一条迷茫之路。白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快消品,除了本身的产品价值,更多的还是社交价值,这是白酒特殊的消费文化,也就是俗称的“酒文化”。

  想想现在喝酒的人,无非是本该享受生活的老年人,本该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本该努力拼搏的青年人。白酒本该带给他们是享受、放松、愉悦甚至激情,恐怕在当今的大环境下,都很难做到。场景回放到二十年前,干完活的父辈们用酒盅喝酒,菜肴也不是很丰富,大家仍然能够喝的酣畅淋漓,甚至用筷子点点白酒逗逗身边的小孩子,看着孩子哭笑不得的神情,大家哈哈大笑。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宁可少炒一个菜,不能少喝一杯酒,为嘛?酒不光是好东西,而且很稀缺。而现在呢,莫说兰景孔泰,就是茅五剑,哪个烟酒店不是满满当当。

  你回到更远的时代,能担任“祭酒”一职的人,必不可少的就是有身份,有文化。祭祀祖先是件大事,好东西自然先孝敬祖先。再往后,每逢大事,都必须有酒才显得神圣与正式。从关公“刮骨疗毒”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是文人墨客谁人不饮酒,在这里酒给世人留下的依旧是满满当当的正能量。就是有人因酒误事,大家也会怪罪于他,而不会怪罪于酒。而如今,对于酒,老年人失去了享受的神圣感,中年人淡化了社交的愉悦感,青年人从未感觉到流行的时尚感。

  从“喝不倒,不算喝好”,到“少喝点,喝好点”,再到“少沾点,不饮酒”。中间掺杂了太多的无可奈何,有地方风俗,也有求人办事的苦楚,更多的是为了达成交易的功利。

  酒本无错,罪亦不在于酒文化。白酒行业要想重新占领消费者心智,还需苦练内功,更多的有识之士,有良知的企业打破白酒酿造的“神秘”,让更多的消费者亲临现场,了解酿造的流程,了解白酒的文化。白酒企业需在危机面前达成共识,有行业才能有未来。

  拯救自己需要酒质当头

  没有人能够拯救你,你也不需要别人的拯救。自己有没有添加香精,有没有添加食用酒精,我想酒企自己最清楚。建议,透明公开的生产流程才能让消费者消除疑虑,表里如一的酿造技术才能重新吸引消费者,认认真真酿酒,老老实实做人,酒质是酒企的生命。过硬的酒质,自然会有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而营销永远站在第二位。

  拯救行业需要文化复兴。

  白酒时尚化是个伪命题,因为白酒从古代到近代,一直都站在时尚的前沿。没有酒,哪来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小说。只不过近代之后,白酒在市场化的浪潮下,酒文化出现了断层,消费者对白酒的认识本末倒置,感觉白酒只是买醉,促进关系的利器,实则买醉办事,交流感情都只是白酒的附属功能而已。所谓的“情怀”不单单属于洋河,“年份”不只属于古井,“历史”不仅仅属于国窖,甚至“福”、“洞藏”、“高尚”绝对不属于某个酒企,而是属于整个白酒行业。首创者单纯而美好,后继者只要不恶意抄袭,不恶意诋毁,消费者也都不傻,何苦斤斤计较,难得糊涂。锐意进取需要营销改革网络时代,互联网来势汹汹。虽然酒水电商仍然不成熟,但我不反对酒水触网。后来发现很多酒企拿着产品和现金不是触网式发财,而是触电式自杀。很多酒企名不见经传,在网络上做全国的送奖活动,不能说活动不好,只能说活动不合时宜。如果在自己的成熟市场或者是机会市场,哪怕是本市搞搞宣传,拉拢一下消费者也比全国漫天吆喝好啊。不要求能在网上一呼百应,但最起码能有自己的声音。要真想做网络活动,在本城市找个微博达人,深层次合作一把,省事省力还省钱,最主要的是能够落地,效果还好。能够拯救白酒的,其实还是白酒自己。文化复兴,不能一蹴而就。复兴白酒文化的责任不仅仅是领军企业的责任,是每一个酒企,每一个酒水营销人的责任。我们有担当,我们有情义,酒水才会有情义。任何的产品竞争到最后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人的竞争,人品的较量。放下成见,有行业,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