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酿酒业初步形成“好而快”的发展趋势

华夏酒报 2008-04-09 08:52 相关行业
4月8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武汉召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工作报告中指出,酿酒行业已初步形成好而快的发展趋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工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行业和谐发展。 行业初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王延才对《华夏酒报》记
4月8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武汉召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工作报告中指出,酿酒行业已初步形成“好而快”的发展趋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工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行业和谐发展。
行业初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王延才对《华夏酒报》记者指出,2007年,中国酿酒行业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步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王延才介绍了2007年中国酿酒行业整体发展情况:2007年1—12月份,饮料酒产量(不含果露酒)5203.51万千升,同比增长13.83%,其中,酒精为635.98万千升,同比增长17.87%;白酒为493.95万千升,同比增长22.24%;啤酒为3931.37万千升,同比增长13.80%;黄酒为75.70万千升,同比增长7.85%;葡萄酒为66.51万千升,同比增长37.05%。
     行业销售产值为2931.15亿元,同比增长27.72%,其中:酒精为357.92亿元,同比增长34.79%;白酒为1241.96亿元,同比增长32.27%;啤酒为1040.23亿元,同比增长19.59%;黄酒为71.27亿元,同比增长26.77%;葡萄酒为146.81亿元,同比增长22.06%。
     王延才总结指出,在六个酒种中,啤酒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之首,增速仍然达到两位数,啤酒人均年消费29.50升,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开展节能降耗,每千升啤酒销售收入比上年提高3.2%,销售费用比上年降低了16元,粮耗降低2.07KG、电耗减少4.04KWH、水耗减少0.60M3、煤耗降低5.90KG,千升啤酒成本降低11—12元。
     白酒行业生产准入、流通准入机制基本建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007年,黄酒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又创新高,国家统计范围的产量已达到75.70万千升,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6.77% ,有7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6个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0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市场不断拓展和延伸,逐渐打破区域性消费的限制,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酒精行业产量继续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有原料优势地区如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的酒精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大型酒精企业不断出现,到2007年,年产10万千升以上的酒精企业达15家,5家企业规模超过30万千升。受国家取消酒精的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出口量锐减,2007年累计出口12.9973万千升,平均每月仅能维持1万千升左右的出口量。行业企业利润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葡萄酒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37.05%,经济效益也以较快速度增长。2007年,在进口量较快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生产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行业中的一线品牌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二、三线品牌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的在产品的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的产品产量有了较快增长。应该引起重视的是,2007年葡萄酒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又有28.62%的增长,特别是2升以下包装的葡萄酒进口量已达到4.23万千升,增长了109.29%。
     王延才强调:这预示着我国葡萄酒行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外来挑战离我们越来越近,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葡萄酒企业要积极面对这个问题,要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做强做大企业和行业,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果露酒在整个饮料酒中属于较小的酒种,但随着国家酒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行业工业总产值77.08亿元,增长27.7%;销售总产值72.96亿元,增长27.98%。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在产品推广、品牌建设上突破地域束缚发展,2007中国名牌评选中有6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殊荣,为果露酒行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王延才指出,今年以来,全行业运行态势健康、平稳,保持着健康发展的趋势。
改革加速思想解放
     在会议上,王延才强调,2007年,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再次证明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酿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前,我国饮料酒总量为246.85万吨,酒类产品单一匮乏、包装简陋落后,特别是名优产品更是一瓶难求;30年后的今天,销量已占世界总销量的20%,占食品加工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2007年全国饮料酒产量达5203.51万千升,比1978年增长了20倍,其中,啤酒增长近百倍,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葡萄酒30年翻了三番,白酒生产不仅产量增长了一倍,而且名优酒产量、花色品种、产品包装都有长足的进步。”
     改革加快了“四个转变”,使我国酒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发酵酒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中、低度酒白酒占到白酒总产量的80%左右;改革也催生了所有制多元化。以国有所有制为主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国有、外资、中外合资、国有民营、民营等多种股份制企业并存的经济格局。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全行业百强企业的产量和效益占到全行业的60%以上;同时,改革也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2007年,行业利润预计突破200亿元大关,位居整个食品行业第二位。
     王延才对记者表示,经过市场经济浪潮的磨练,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经营能力、经济实力、整体素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驾驭市场,开发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2006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关于《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危害计划》的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以降低饮酒危害为目标,建立酒精饮料税收制度,提升价格,增加消费成本,规范或者限制酒精饮料过度宣传,尤其是涉及青年人的相关活动中进行的推广、广告;鼓励媒体减少对酒精饮料过度、不切实际的宣传,支持独立公众对饮酒危害健康的宣传等。
     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政策从偏重于“物质层面”转向“以人为本”,这都对酿酒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延才强调,人们的消费目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消费者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饮酒从原来的只求能喝到酒,偏重色、香、味、价格等物质取向,向注重品牌、文化、安全、交际等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转变,而这些转变也要求酿酒行业转变发展思路。
明确思路推动行业发展
     会议上,王延才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这一权威行业组织的工作思路向行业提出并探讨,他指出,在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下,将解放思想,推动行业和谐发展。
     王延才对记者表示:“行业发展的新变化,要求我们掀起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减少酒精危害,构建和谐社会,开创我国酿酒工业的新局面。”
     他就中酒协在引导行业发展上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启示:
     首先,要坚持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酒理念,宣传中国酒文化,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要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酒理念,引导消费者养成适量、适时饮酒的消费习惯;应发掘酒的传统功能,趋利避害;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对我国古代的“酒礼”、“酒德”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发扬光大中国酒文化。  
  王延才对记者说:“从长远来看,限制或规范酒精饮料的生产销售是迟早的事。因此,要重点抓好中、小企业的食品安全卫生工作,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力,提高中低档产品的质量水平,降低酒精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次,以开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活动为抓手,淘汰落后生产力,实现扶优限劣。王延才强调,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酒精行业要严格执行国务院的要求,限时按期淘汰落后能力。全行业中要把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排放、加快淘汰落后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和方向。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降低企业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要积极开展ISO14001、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等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再次,继续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增强行业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行业形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今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企业要突破“利润是企业发展唯一目标”的单纯认识,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而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环境等利益的相关责任。
     最后,王延才说:“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刚刚起步,要求每一家企业都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大型酒类企业要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行者,成为中小企业的表率,通过社会责任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酒类企业,应该学习大企业的成功经验,逐步融入到社会责任建设的行列中,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