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抽查酒类问题突出
近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一季度全省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报告,浙江省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创历史新高,但是酒类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其中景宁县、嘉兴秀州区、衢州柯城区等三个县、区的酒类抽查合格率为零。
数据显示,一季度抽查黄酒494批次,综合合格率为99.4%,批次合格率为89.3%。衢州市2006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黄酒抽查的批次合格率分别为70.4%、60.0%、47.8%,呈连年下滑趋势。嘉兴市2007年第一季度的黄酒批次合格率从2006年的63.2%提高到76.5%,但今年一季度下降55.6%。杭州市2007年第一季度的黄酒批次合格率从2006年的60.0%提高到72.2%,今年一季度又下降至64.7%。黄酒批次合格率较低的县级区域有秀州区和柯城区,抽查4批次黄酒产品,无一合格。
抽查白酒233批次,合格195批次,综合合格率为88.6%,批次合格率为83.7%。嘉兴市白酒的批次合格率也仅为50.0%。白酒批次合格率较低的县级区域有景宁县和桐乡市,抽查景宁县4批次白酒产品,全部不合格;抽查桐乡市5批次白酒产品,合格1批次,合格率为20.0%。
抽查中发现黄酒的主要质量问题,依次为标签(25批次不合格)、β—苯乙醇(21批次不合格)、菌落总数(17批次不合格)、非糖固形物(10批次不合格)等方面。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部分小型作坊式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条件差,生产过程中由于发酵程序控制不严造成发酵不足。有的企业在原酒中掺水和食用酒精,是造成β-苯乙醇指标不合格的另一个原因。菌落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杀菌条件控制不当或包装不严,外来污染导致细菌超标。非糖固形物是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其结果直接反映了黄酒中原汁纯度或出酒率的高低。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发酵不足造成酒体风味成分没有完全从发酵料中渗出,或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向原酒中掺水和食用酒精,造成酒体风味成分比例下降。白酒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标签、甜味剂、总脂、固形物、酒精度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发酵过程控制不当,二是在勾兑过程中未考虑原酒的总酯含量。
- 上一篇
绍兴百草园酒业五年陈花雕酒不合格被曝光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关于公布2008年2月份全市黄酒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的通报,绍兴百草园酒业五年陈花雕酒不合格被曝光! 2008年2月绍兴市黄酒专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汇总表 报告编号 (2008)SHAA0592 生产企业名称 绍兴市百草园酒业有限公司 产品名
- 上一篇
46项节能法配套国家标准全部完成制修订工作
5月9日,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获悉,国家标准委为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而制定的46项配套国家标准,目前已全部按期完成制修订工作。 这46项标准包括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