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重构饮料行业竞争格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人还在饮用品种单一的瓶装汽水?仅隔20多年?中国的饮料行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2008年4月公布的资料?1982年中国饮料产能为40万吨,2007年已超过5110万吨。25年间,中国饮料产量翻了128倍,饮料产业保持了5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并且“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也不会低于15%? 饮料行业已成为目前中国所有行业里发展最快、最好的行业之一。庞大的市场和令人垂涎的丰厚利润构成了巨大的诱惑,使得内资饮料生产企业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参与这场盛宴。而外资饮料巨头也毫不示弱,意图切下更多的蛋糕。
外资进入饮料行业的方式,早期以绿地投资建立合资企业为主,后期转向以兼并和收购方式为主。以“达能”为例,1996年,“达能”参股“娃哈哈”;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2001年,“达能”参股“光明”,后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2004年,收购全国桶装水市场第一名的“梅林正广和”50%股份;2006年7月3日,“达能”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成为“汇源”第二大股东。正是通过控股或参股饮料行业顶尖企业,达能成为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巨头。
今天中国饮料行业空前的繁荣昌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等许多方面的进步,以及呈现出的“民族品牌国际化”和“国际品牌本地化”的良好态势,外资功不可没。但是另一方面,外资从中国市场也获取了极其丰厚的回报。“达能”与“娃哈哈”合资10年,累计投入13.05亿元,但是获得的回报高达26亿元,法国达能集团在全球的投资业务中,与“娃哈哈”的合资项目是回报率最高的。如果“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成功的话,则“达能”可以获利1亿欧元。
通过并购,外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资在中国饮料行业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两乐”、“两水”,即“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占据了各类排行榜前四强的位置。只有在瓶装水行业,内资品牌尚具有一定优势。娃哈哈居首、农夫山泉位居第二、怡宝第三、乐百氏第四。饮料行业的外资并购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并购对象都是行业龙头企业;二是外资谋求控股或持大股地位;三是并购的靶向目标都是自己今后意图重点发展的领域。
外资并购重构了中国饮料市场的竞争格局,给内资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几大现象不容忽视:一是并购带来了内资饮料品牌的消失。无论是“天府可乐”、“北冰洋”还是“健力宝”,这些曾经红火的品牌,在被外资纳入囊中之后,都被雪藏、淡化,直至被人们遗忘。二是并购扩大了外资的市场份额,压缩了内资企业的市场空间。从销售量来看,2007年“达能”拥有的各种品牌共占据了中国饮料市场16.3%的份额,位居第一。“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份额为15.5%,屈居第二。三是并购为外资消灭了竞争对手,使外资不战而胜。多年来,外资在中国的思路基本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外资在中国的“斩首行动”、“掐尖行动”,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竞争对手的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口可乐”花费179.2亿港元,以“汇源”资产3倍的代价吃下“汇源” ?一点都不贵?因为若是并购成功? “可口可乐”将取代“汇源”成为纯果汁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目前中国饮料行业土生土长的民族品牌已经屈指可数?也许外资瞄准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农夫山泉”或者“王老吉”。“可口可乐”若是全资收购“汇源”成功,则倒下的不仅仅是中国饮料行业“最后的贵族”,更是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沦陷。外资并购,使得中国饮料行业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竞争秩序也将重构。